归档时间:2024-08-23

南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2-09 16:12 信息来源:南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办公室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目  录

一、发展基础………………………………………………………4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成就………………………………4

1.就业局势整体稳定…………………………………………5

2.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5

3.职业培训取得较大进展……………………………………6

4.人事管理进一步规范………………………………………6

5.创优人才服务保障………………………………………6

6.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6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7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目标…………………………………………………… 9

1.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9

2.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9

3.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更大、素质更优……………………10

4.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基本健全……………………………10

5.劳动保障法制更加完善……………………………………10

6.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优质…………………………………10

三、重点任务……………………………………………………11

(一)持续稳定就业局势,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11

1.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11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11

3.支持创业带动就业……………………………………………12

4.稳定重点群体就业……………………………………………12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13

1.实施全面参保计划…………………………………………13

2.健全待遇调整机制…………………………………………13

3.持续推进社保制度改革………………………………………13

4.强化基金监督管理……………………………………………14

(三)加强人事人才管理…………………………………………14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4

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14

3.确保人事考试安全……………………………………………15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5

1.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15

2.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15

3.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16

4.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16

(五)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 17

1.厚植系统行风文化基础………………………………………17

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化 …………………………17

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17

四、保障措施……………………………………………………18

(一)加强党的建设……………………………………………18

(二)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18

(三)强化财政保障……………………………………………19

(四)加强队伍建设……………………………………………19

(五)做好宣传引导……………………………………………19


南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着力建设民生福祉全面增进的现代化新南县,促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南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制订《南县“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等工作作出部署。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南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1.就业局势整体稳定。将“稳就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积极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局势整体平稳。十三五时期,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800余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1.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系列赛事,全县创新创业日趋活跃。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精心组织月嫂培训就业,加快家政服务业人才开发,拓展就业新空间。零就业家庭和纯农户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动态“双清零”。退役军人、环洞庭湖造纸企业下岗职工、禁渔退捕渔民等群体就业安置工作扎实开展。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立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启动基层人社平台建设,信息化招聘平台建成使用。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全方位保障企业用工。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员、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

2.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力推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扎实开展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作用愈发明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面完成,社保征缴职能实现向税务部门的整体移交。疫情期间,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保待遇大幅提升,集体企业职工参保、未参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缴补建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力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十三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522000人、19700人、38000人,共计核发各类社会保险待遇63.2亿元。

3.职业培训取得较大进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完善职业培训普惠制度,重点开展了农民工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400人次,创业培训累计3600人,创业成功率不低于60%。

4.人事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高级职称评审622人、中级职称评审853人、初级职称评审738人;顺利完成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动态调整;稳步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及时落实上级工资待遇调整政策,完善和健全了县本级工资待遇正常增长机制。

5.创优人才服务保障。人才政策日益健全,引才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引育留用渠道不断畅通。人事考试制度得到健全,平稳完成各类人事考试,确保了考试安全。公开招录公务员432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00余名,申请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18名,经考核合格安置10人。

6.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劳动合同用工制度全面实施。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提高。建立健全了农民工实名制、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黑名单”等制度,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提供了长效制度保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多部门联合办公,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推动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体系建设。劳动监察维权讨薪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共立案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409起,为农民工追讨工资2600余万元。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不断提高,共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000余件,法定时间结案率达95%。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预期,社会保障体系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为“十四五”时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挑战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是稳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高技能型人才短缺依旧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能力相对脆弱。社会保障体系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有待加强;扩面征缴空间缩小,基金支付压力逐年增大;基金平衡安全运行面临较大挑战。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才总量和总体水平与人才强县、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总量不足、质量不优、结构不合理问题并存;基层公务员待遇低、晋升空间小,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四是人事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人事制度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待继续推进和进一步理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仍需提高。五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样的用工形式,带来新的劳资矛盾;为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部分企业裁员、减员人数较多,拖欠务工人员工资案件时有发生,呈现出持续时间长、涉及人员广、地区跨越远等特点;劳动争议案件、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数量增多,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多发期和凸显期。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三高四新”发展战略,紧盯“一县一海一基地”目标定位,全面建设“工业强、农业优、三产活、项目兴、生态好”现代化新南县,奋力谱写南县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分配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事制度严谨公平、人才管理规范的发展目标。推进实现“劳有乐业,才有优用,技有专长,老有颐养”,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1.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劳动者素质持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在期末保持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比例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群全面覆盖,保障项目基本完备。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建立社会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实现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扩大工伤保险参保人群,提升工伤保险经办能力。到“十四五”期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7.5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有参保意愿的法定人群参保率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万人;新开工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90%以上。

3.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更大、素质更优。健全正常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增长机制,工资结构更加优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考核奖惩制度更加健全,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4.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继续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逐步健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队伍力量。“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察体系基本构建,联合惩戒机制作用有效发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控制在9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成功率达到6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0%以上。

5.劳动保障法制更加完善。完善劳动保障依法行政的制度,利用劳动监察“两网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通过强化普法工作,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6.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优质。建成覆盖城乡、标准统一、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设施设备完善,服务队伍素质优良。人社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加强。到2025年,全县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60万人。

三、重点任务

(一)持续稳定就业局势,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有效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1.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坚持分类施策,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深入实施“311”就业服务行动,着力满足各类服务对象就业服务需求。健全重点企业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加大就业岗位归集发布力度,搭建人岗对接平台。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稳妥有序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方位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依托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快中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以月嫂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鼓励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技能需求,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探索并逐步尝试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校企合作、互联网+职业培训等培训模式。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职业资格管理,畅通劳动者职业技能发展通道。

3.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初创实体支持力度,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税收优惠,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降低反担保门槛,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参加各级开展的创业大赛、创业创新项目推介等助推活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加强创业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加快培育创业主体,在开展SYB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新业态培训,将“直播带货”、创业模拟培训、乡村领雁创业培训纳入培训补贴范围。

4.稳定重点群体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禁捕退捕渔民、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吸引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为有意愿、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等多层次支持。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促进劳动力供需有效对接,推动农民工和脱贫人口有序外出就业。加大禁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帮扶力度,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保持动态清零。落实退役军人就业优待政策。加强失业人员就业援助。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点亮万家灯火”就业帮扶服务活动,对各类重点群体分类帮扶、精细援助、跟踪服务。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的原则,形成社会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谋的发展局面。

1.实施全面参保计划。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积极促进有意愿、有经济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有参保意愿的人员应保尽保。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推进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区(村)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

2.健全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调整机制,确立适度的保障水平。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建立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科学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3.持续推进社保制度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推动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按照国家部署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落实好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推动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

4.强化基金监督管理。构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共同监督、政策制度完善、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的基金监管新格局,建立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完善数据实时共享比对机制,将基金监管制度规则和监管系统嵌入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好大数据,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监测、防控能力,提高监管效率,遏制基金大案要案发生,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加强人事人才管理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服务、激励机制,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弘扬工匠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定期组织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提升整体技能水平。

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严格按上级政策要求稳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改革,结合本县实际,建立科学的工资收入增长机制,合理设置基本工资与津补贴的比例。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完善岗位异动管理办法,逐步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制度。积极落实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放宽一允许”(放宽学历、专业、年龄要求,允许限招本地户籍人员)的优惠政策。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提升事业单位日常管理水平。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稳妥提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水平。

3.确保人事考试安全。加强人事考试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考务组织,实施“阳光考录”,推进人事考试科学发展。加大人才测评新技术应用,提高考试保障能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大防作弊新技术运用,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严厉打击有组织的高科技作弊和涉考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事考试更加规范,考风考纪更加严肃,考试结果公平、公正。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创新和完善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坚持劳动关系矛盾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合作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体制。完善工时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务派遣监管,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开展突出用工问题治理,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稳妥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2.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加强制度化建设,健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落实调解仲裁工作制度。完善仲裁准司法制度体系,创新办案机制,加强办案指导监督,提升仲裁终结率。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符合调解仲裁机构特点的办案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推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加强专业化建设,探索新的培训方式,不定期地开展业务培训,强化调解仲裁员队伍行风建设,充实调解员、仲裁员力量,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3.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依法执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共享,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化水平。整合线上投诉举报平台,利用移动终端,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建立机构编制完备、人员配备到位、机构名称规范、执法形象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实落地,健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执法行动,对恶意欠薪的犯罪行为进行联动打击。建立健全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对失信的用人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

4.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强化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统计监测制度,提高农民工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农民工依法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鼓励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多形式开展农民工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做好农民工舆情监测、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构建覆盖全民、均等可及、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厚植系统行风文化基础。持续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高频事项,以标准化促服务规范,以信息化促服务创新,以资源整合促服务效能提升。持续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提升窗口单位业务经办能力,加强对大厅服务情况管理调度。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持续开展“清减压”。

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化。继续加强乡镇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软硬件标准,补齐服务短板,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理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编制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清单,全面公开服务事项,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推广“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调。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全民持有。大力发展电子社会保障卡,实现“全业务用卡”。

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聚焦乡村大龄脱贫人口、低收入人群,建立施策精准、机制灵活、服务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帮扶机制。坚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大方向,持续推进有意愿的劳动者外出就业。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吸引农民工等自主创业。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促进就地就近解决就业。努力实现乡村有技能提升意愿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低收入人口实施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完善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激励政策。做好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落实各项学员教育管理制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对照“四个意识”、紧盯“三大问题”,深入推进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全面排查廉政风险,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严肃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体系,加强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梳理人社政务服务权责清单,加速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中小微企业活动。

(三)强化财政保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科学规划办公场地,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工作硬件设施,推动人社系统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积极争取上级社会保险转移支付,保证全县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核发到位。加大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投入,支持重大项目的实施,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正常运转,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备人员编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干部队伍。

(五)做好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加强舆情分析,建立网评队伍,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消除误解误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上的参与程度,构建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宣传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