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防病科普知识-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

发布时间:2024-07-15 09:35 信息来源: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洪涝灾害过后经常容易出现一些传染性疾病,那么,如何做好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呢?

基本要求

  1.根据灾情及当地传染病发生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开展环境卫生清理与消毒工作。一般情况下,外环境以清污为主,重点区域清污后再进行消毒处理。不应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环境、交通道路、路面、帐篷等进行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2.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的重点区域或对象包括生活饮用水、洪水退去后的村落和场所、个人住宅。

  3.应及时清理淤泥、动物尸体、垃圾和粪便,做好无害化处理。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及时清运,严禁倾倒河中。

  4.工作人员要了解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尽可能选择消毒效果可靠,简便易行,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消毒方法,正确实施消毒措施。

  5.加强对肠道传染病的症状监测,如发现疫情,应按照相关标准指南及时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

  6.加强受灾群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在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灾后生活饮用水卫生保障

  1.被水淹或损坏的水井修复后必须进行清掏、冲洗与消毒。

  2.储水和取水容器以及输水管道,在使用或重新启用前应进行全面冲洗和消毒。

  3.家庭用水应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如无瓶装水,则应煮沸后饮用。

  4.缸(桶)水或手压井水消毒处理。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含氯泡腾片

  5.不喝生水,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

  6.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7.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

  8.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其周围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和粪便。

灾后村落和场所环境卫生处置与消毒

  1.对被洪水淹没过的村落和社区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场所进行彻底地清污,清理完成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2.对被洪水淹没过的商场、超市、旅店、游泳场所、影剧院、图书馆、健身场所等公共场所应先清理、后消毒。

  3.动物尸体深埋的场所应由当地政府指定,不得随意乱埋。地点应选择远离水源及居民点的地方,选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

  4.室内物体表面、墙壁、地面等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

灾后个人住宅环境卫生处置与消毒

  1.检查房屋的结构是否有损坏

  洪水过后返回家园之前,需预先检查房屋结构损毁情况,确定房屋处于安全状态后再进入。提前给房间通风,并检查是否存在松散脱落的电源线和是否有气体泄漏。

  2.清除滞留于房屋内的积水

  洪水过后,房间安全处置最关键的事情是尽快清除所有积水。地下室的水如果积存较多,需要根据情况分批抽出,避免短时间全部抽出可能出现的结构损坏、墙体坍塌。如果积水表面有石油类物质存在,需先联系专业人员将其去除之后,再清除积水。

  3.做好房屋内清洁

  (1)房屋内清洁的原则和方法:洪水过后,房屋需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洁和消毒之后再入住。房屋清洁过程中及结束后,可用风扇等增加空气流通。

  (2)霉菌的处理:平整硬墙面使用铲子铲除,混凝土等粗糙表面使用硬毛刷刷除,并用肥皂和清水擦拭清洁。在进行霉菌清除操作时,宜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并开窗通风。

  (3)生活饮用水与生活热水处理:放出管道内滞留水,直到生活饮用水的颜色变成无色和无异味。宜将热水器的水温升高至60℃,并打开热水龙头放出热水管道内的滞留水,持续1个小时,以彻底清除热水管道内的污染。

  4.室内环境与物品消毒

  (1)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

  (2)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剂浸泡后应以清洁水冲洗干净。

  (3)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污后,用浓度为500mg/L的有效氯溶液采用冲洗、擦拭、浸泡方式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4)应及时处理被洪水浸泡过或腐败变质的食品,不食用任何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

  5.室内空气消毒

  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在无传染病疫情时不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剂喷雾消毒。

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7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