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头版丨蔬果争香的“蜜”码——南县蔬果产业一线观察

发布时间:2024-08-26 10:31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馨予 通讯员 任杰

  随着秋季的到来,南县也迎来了新一轮丰收。房前屋后、山间田野,各式各样的蔬果或飘香于果园,或烂盈于田地,甚是喜人。因前期雨水和日照充足,本轮丰收是今年收成最大、品质最好的批次,品种有猕猴桃、黄桃、南瓜、菜瓜等20余种。

  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对蔬果品质的追求,提升作物质量和生产效益,南县各乡镇积极组织瓜农们学习新技术、探寻新路子,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老把式学新技能

  “这是今年入秋后的第一批丝瓜,虽然价格没前期高,但质量是最好的一批。”在麻河口镇德和垸村的百亩丝瓜棚内,瓜农陈立军正在为即将进入膨胀期的丝瓜套袋。今年他种植了120亩丝瓜,从6月份头茬瓜开始,他会将每根丝瓜套上专用的塑料口袋,确保丝瓜顺利度过生长管护期。“套袋除了能够防治病虫害,还能让丝瓜的肉质更紧、更细嫩,外观也更漂亮,更方便运输。”陈立军时常外出学习新知识,有着丰富的瓜果种植管护经验,“丝瓜套袋”就是他从农技专家那里学来的“手段”。

  此外,他还赶上了直播带货的潮流,在村里年轻人的推荐下,注册了抖音账号,利用抖音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分享棚内瓜果蔬菜田园景象和管护日常,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现在农村的机会越来越多,种地也可以是一件很‘酷’的事。因此,我们会有针对性地为农户们提供培训、引导。给新农人提供经验,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给老把式支招,让他们赶上新潮流。” 麻河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开办果蔬种植技术培训班,镇里还会根据情况开展其他培训技术,为农户提供专业指导。

补空窗期不留闲田

  “村里种了2800多亩冬瓜和600多亩南瓜,品相很好,采收前就定得差不多了,等全部采摘完,菜薹又能安排上了。”8月17日,在南县“冬南瓜之乡”三仙湖镇关帝庙村,倒挂在藤架上的黑皮冬瓜硕大饱满,匍匐在田间的金黄南瓜肉厚结实,在种植大户刘光前的带领下,10余名村民在田间治虫、采瓜、挑瓜、搬运、装车。“南瓜亩产4000多公斤,冬瓜有时候能有1万多公斤,平均下来亩产值有6000多元。”刘光前告诉记者,为了补齐种植空窗期,关帝庙村还利用冬瓜、南瓜收获后的闲置期种上菜薹,既能提高土地亩产值和利用率,又能把“农闲时间”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还能为当地1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增产又增收。“冬南瓜采收后,我们会抢抓农时,抓紧拆棚、整地、移栽,目前已完成10余亩白菜薹、大蒜薹移栽工作。”刘光前说。

  目前,三仙湖镇的种粮大户以及合作社负责人积极盘活闲田,种植油菜、菜薹等特色蔬菜近2万亩,做到人田两不闲,农户更有钱。

科学检测助力增收

  在武圣宫镇沿河堤村东堤蔬菜合作社内,果蔬种植大户涂政先正带领几十个农户抢收辣椒、苦瓜等作物。今年他的合作社除了蔬菜作物,还种上了菜瓜、香瓜、西瓜等瓜类作物,并开始尝试玉米大豆套种。“每块地的土质和含水量都不一样,根据不同地质进行不同的种植模式和管护策略,可以将土地优势发挥到最大。”涂政先告诉记者,进行检测后,可以充分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因地制宜种上最合适的农作物,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除了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检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测产也是提高农作物生产质量的重要举措。5月初,在白蚌口村白蚌口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内,测产验收人员按照田间测产验收的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测量油菜种植地的株行距、小区面积,并记录好油菜亩株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等基础数据。“为确保油菜稳产增收,镇里还集中进行了油菜育苗,免费为群众发放油菜苗,向群众推广密植高产、测土配方施肥等种植技术。同时,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机收减损,推进机械化生产,助力油菜产业增产增收。”武圣宫镇工作人员叶子阳介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