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河我的歌丨人物之四:抱病参战的工程技术员
医院里的“逃兵”,工地上的英雄,“半条性命”同样干革命。说的就是当时三岔河指挥所工程股股长杨雪光。
运河工程启动时,杨雪光多种疾病缠身,加上十二指肠溃疡恶化,无奈只好住院。可他深知运河开挖中一个工程技术员的作用。“全县人民都在行动,我是水利人,必须要回到我的岗位!”这种思想让他一刻也无法安静,他反复跟医生磨,先后向医院递交了五次出院申请,在千叮万嘱中,医院同意杨雪光带病带药上前线。他兴奋不已,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就立即赶到工地指挥所报到。指挥所领导同意他边工作边养病,并任命他为三岔河公社运河工程指挥所副指挥长兼工程股长,负责三岔河工段的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
杨雪光在工地上勘查 受访者提供
三岔河公社工段在大成哑河,该河有100多米宽。南茅运河面宽才78米,完全是河中开河,湖中筑堤。大成哑河中淤泥有2米多深,河边即将筑堤处有2个大倒口,10多米深。怎么办?杨雪光马不停蹄,白天实地勘查,晚上挑灯测算。与战友商议,拿出了施工设计与组织方案,提出了三个统一:即全工段统一排水、统一开龙沟、统一排淤。在清淤的过程中,他和工程股的同志在工地上来回穿梭,督促打好基础,督促工程质量,消除筑堤隐患;指导沥水,清淤筑堤,为各连、排解决技术难题。
杨雪光在指挥所认真测算中 受访者提供
为了把好工程质量关,杨雪光坚持吃、住在工地,和民工们一道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每天早晨5点起床,晚上6点大家收工后,还要检查全社工区排水沟的情况。他经常和抽水机手战斗到深更半夜,有时饭都顾不上吃饭,恨不得将每一分钟都用上。由于劳累,他的溃疡病时常发作,痛时就吃几片去痛片,用手压着腰部在土坑里蹲下来休息一下,又继续工作。
12月8日晚上,风雪交加,育乐垸内渠道水位不断增高,工地两处拦水坝如果不加高加固,水一旦冲进工区内,几千人几十天的战斗成果将毁于一旦。深夜一点半,他冒着雨雪跑到福春连拦水坝查看情况,和大家一起研究加固拦水坝的措施,接着又向唯一水坝奔去。半路上,胃病发作,全身冷汗直冒,—阵天旋地转,他便用双手压住腹部,在陡坡下蹲一会,又挣扎着站起来向前走。来到唯一拦水坝,立马和调来的民兵一道挑土、加固了拦水坝,保证了第二天的正常施工。
杨雪光和工程股的战友一道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使难工变易工,也使三岔河公社成为南茅运河全线最先完成任务的公社,比县指挥部要求完成任务的时间提前了35天。县指挥部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推广,并授予“功臣”的称号。
风雨回眸,岁月安暖。无论普通的开挖者还是优秀的技术员,那些为南茅运河奋斗过的人,将永远存留在南茅运河流淌的记忆中。
下期,本栏目将为您讲述南茅运河五十个功臣之一——胥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