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河我的歌丨运河人家之二:运河岸边 祥和时光
“同志们呢,挑泥巴坨,加把劲啊,嗬嗨......”
一曲《南县号子》,将南县人民开运河的干劲和热情唱响,而创作和演绎这首歌曲的涂跃武老师,就是在南茅运河边长大的。
专班人员采访涂跃武一家(从左至右:涂光立、涂光辉、涂跃武、涂光祥) 肖跃摄
1975年冬,3岁多的涂跃武看到了不一样的场景、不一样的世界:开运河!
涂跃武家住荷花嘴公社黑山坡大队(今南洲镇清水堰村)产子坪畔,那时三个哥哥、一个姐姐都上学了,父亲涂海清在荷花嘴公社水机站,任荷花嘴段的工程技术员。最大的哥哥只有12岁,母亲林芝兰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上工地挑运河时嘱咐他:在家里呆着不出门,小孩子乱跑掉到水里的话会没命,他望着母亲点点头,可母亲一离开,心里就空落落的。在家里太寂寞无聊了,于是动了到工地去找妈妈的念头。
涂跃武晓得妈妈就在前面离家不远的地方,可要去总得找个理由。当看到桌上父亲用过的军用水壶时,他灵机一动:有了,帮妈妈送水!他将桌子上茶壶里的水倒了半水壶,往身上一挂,水壶快拖地了,小小的他却很兴奋,摇摇晃晃地从田间小道向工地走去,走着走着,被一个一尺多宽的缺口挡住了。怎么办?他眼珠子几转,小脑袋一拍,先将水壶取下,摔到口子对面,再用力一蹦,跨过了缺口,随即捡起水壶,走到工地: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宽那么深的沟,工地好热闹啊,“一字形”挑土的队伍排起老长,妈妈在挖土,喝到我递过的水时,脸上都笑开了花。我喜欢工地上的那种感觉,喜欢看妈妈的笑脸,从那以后就经常给妈妈送水。
“开了运河有好水吃了”。
南茅运河开挖为运河人家提供了好水。涂跃武的三哥涂光立回忆。他继承父亲的事业,在南洲镇水机站工作,负责排灌,他的岳父、妻子也是水利人。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种黄麻。黄麻在水里一泡,沟渠全部被污染,他们家要到运河挑水吃。十二三岁时,涂光立、涂跃武就经常到运河挑水。
“运河是我们少年时期的游乐场。”涂跃武的大哥涂光辉、二哥涂光祥经常带弟弟们到运河游泳。暑期的傍晚,晚霞落在河中闪着金光,涂氏兄弟一声吆喝,十多个男孩子一路飞奔到运河岸边,齐刷刷扑通通跳入水中,打水仗、比“狗刨”,尽情释放少年心性。上岸,换好衣服,退出暑热时,也当是洗好了澡,这时,运河成了男孩子们天然的澡堂。
涂光辉、涂光祥从未离开过运河,运河水给了他们滋养,他们经常在运河里捕鱼,打卡子,放坨钩......四季鱼虾不断,几家人靠着运河,生活得有滋有味。
号子声里的涂跃武,小小年纪就感知了运河的深厚、感知了不一样的世界,在运河水的柔美与铿锵中,他有了深刻的对艺术的感知,对音乐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对运河的深情!
涂跃武屋前的莲花盛开 肖跃摄
时已仲夏,运河人家桃李已熟,荷塘的荷花已结出莲蓬......将自产的果子尝遍,不紧不慢、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满是生活的祥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