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河我的歌丨征文展览之五:最可爱的运河民工

发布时间:2025-10-30 09:19 信息来源: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中建 浏览量:
字体:

  人工开挖的运河,自古都是宏伟的水利工程,是发展经济的源头活水。我的家乡南县就有一条南茅运河,是在1975年冬建成的。当年我有幸参加了运河大会战,亲身体验了修筑运河的艰苦,感受了八万民工战天斗地的精神。

  当时我在八百弓公社新立大队学校教书。那天,天灰蒙蒙的,北风呼呼,看样子要下雪了。我和几个女老师,领着20来个学生到工地慰问演出。工地阵线长,南望不到头、北望不到尾,到处都是红旗,黑压压的人群,肩挑手挖,哦呵喧天。我被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感染,沸腾的热血在全身奔流,这就是劳动的伟大:众心齐,泰山移。学生的演出很成功,赢得了民工们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学生曾红小姑娘马上跑到父亲曾子超的身边,扑倒在满身泥水的父亲怀里,甜甜地叫了声:“爸爸!”就抽抽搭搭地哭了,父亲也眼红了。

  工地演出  易晖摄

  妇女队长雪梅问:“红红见父亲怎‘发水’了。”曾红说:“雪梅姑,我这是高兴的眼泪。”一句天真话,逗乐了大家,也引起了民工的心酸。工地的人告诉我,打上工地来,谁都没有回过家。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吃饭,六点上工,晚上六点收工。中饭送到工地上吃,雪籽籽拌饭吃是常事。有时候还要开夜工,风雪交加也不停工。上工快一个月了,有谁不想家呢?大队长说:“不说了,干活去,早完成任务,早回家过年。”一句简单的话,早回家过年,又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小伙子又生龙活虎了,铁姑娘哼着歌跳下了烂泥里。

  演出结束后,女教师带学生回家,我留下来参加工地劳动,和小伙子、铁姑娘们在一组。一上阵铁姑娘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一担上了十锹涝泥,有一百八十斤重。我摇摇晃晃地挑了三担。第四担更多了,民兵排长张小坤见了,抢过了担子说:“这可是我们的白面书生,压伤了谁教你们读书识字。文盲的姑娘是没人要的。”春桃说:“没人要更好,你要呀!”“我要不了这么多呀。”此言一出,大家都笑了。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伙子,铁姑娘打情骂俏,整天笑哈哈的。运河的冬天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乐观。


工地民工 易晖摄

  我参加了5天运河劳动,和民工们同吃同住。民工每餐的生活是三菜一汤,中餐有点荤菜。住就更简单了,房东对民工很好,八个铁姑娘就挤在房东的姑娘房间里,堂屋腾出来,让给年纪大的民工,还有十多位年轻民工就住在正屋南边的偏屋里,那是又矮又小喂鸡的地方。养鸡的大小笼子都搬到别处去了。初来时十多个民工就打扫了卫生,清除了鸡屎,在地上铺一些旧薄膜,上面铺上一层稻草。但当我进来时还是闻出了一股的鸡屎味。他们说:“我们都住进来快一个月了,闻不出味来。是你鼻子太灵的缘故,再说这味很催眠,每天我们都睡得很香。”还真是,这几天我和民工挤在一起,倒在铺上就睡着了。

  民工们踩着冰雪干活,都是坏胶鞋套草鞋,有时候还光脚在烂泥中挑土,手脚都生冻疮裂口了。铁姑娘的脸有的冻红,有的冻烂了。但大家都不叫苦,随时随地都有乐观的笑声。

  南茅运河竣工于1976年春,我和参加了运河劳动的7名老师一起参加南茅运河的竣工典礼。听完竣工庆典广播大会的报告后和同事兴奋地交谈。突然背后有人喊我:“彭中建,彭中建。”我回头一看是拄着双拐的鲁运富,“你怎么啦?”“没什么,腿受了一点伤而已。”旁边照顾他的民工,马上从稻草堆上扯下几件稻草,扶鲁运富坐下,慢慢地说起鲁运富受伤的经过。

  去年腊月底,我们在河床施工,出现了沙流管涌,沙和水从河床向上直冒出来,一会工夫就灌满了河床底部。当民工们都惊慌失措时。只见鲁运富抱起一块修坝的大石头,从坡上直冲而下,连人带石堵住了沙眼。在旁的民工忙上前拉他出来。他忙摆摆手:“堵眼在先,我再自己爬出来。”

  队长忙组织民工,找来了草袋芦材,搬来了大石头、大石块。民工们先把鲁运富拉出了沙眼,再将草袋芦材丢进沙眼,压上石块,再挑来一层层粘土夯实,沙眼终于堵住了,可鲁运富的棉衣棉裤都撕开了,全身伤痕累累,腿骨折了,腰子也压坏了。

  这时我迫不及待地问:“上医院治疗没有?”“没有,只请当地土郎中敷了几服草药。”我握着老同学的手说:“鲁运富,明天我带你到县人民医院看病去,钱我来想办法。”同来的老师也异口同声地说:“也算我们一分子。”

  与鲁运富分别后,我们回到学校,老师们说:“彭老师,明天你上县,我们每人捐半个月的工资。”第二天我把鲁运富送进了县医院治疗。后来大队,公社和运河管理部门,都给予了救助。他出院后,运河管理部门安排他到运河上植树造林搞绿化。这也是对功臣的奖励和照顾。我也为他感到高兴。

  一晃50年过去了,可修运河的场景,开挖运河的民工故事却长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每回想,便有一份感动:致敬,开挖南茅运河的最可爱的民工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