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科工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7-26 10:24 信息来源:县科工局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科工局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围绕“工业强、农业优、三产活、项目兴、生态好”十五字方针,坚持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奋力迈出南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一、总结回顾、夯实信心,团结坚守稳发展

  (一)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忧。实现工业总产值139.82亿元,同比增长3.1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家,总数达到122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排名全市第2;工业税收10264.08万元,同比增长16.9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排名全市第6;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8%,排名全市第7。

  (二)企业培育进展态势呈好。2023年,产值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44家,实现总产值111.58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9.8%,其中:溢香园粮油、金之香米业、洞庭海大饲料3家企业产值超5亿元,实现产值20.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53%。税收过500企业5家,实现税收3629.14万元,占比达35.36%,其中生辉纺织实现税收1199.5万元。全年共培育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试点企业、1家省级节水型标杆企业、3家省级节水型企业。

  (三)科技创新活力催生新动能。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入库199家;研发费用认定3.41亿元,占GDP比重1.28%;技术合同登记126项,登记总额10.7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投入959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1.97%,同比增长13.18%;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1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62.7%;当地工作的外国人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4人;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11家;新认定省市创新型企业1家;发明专利授权17件;捷创新材新能源电池治具托盘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入选市2023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目录;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150万元;指导企业申报科技创新类项目11类21项,预计获得项目资金400万元;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华曙新材料获国、省赛双晋级,获得省级三等奖,取得南县历史最高成绩;湖南橡塑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南洲农业成功申报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项目;金鳞农业等8家企业获得2023年市科技后补资金55万元;科技专家服务团人数达到85人,其中省派科技专家4名,获评益阳市2023年度优秀科技专家服务团,获省市支持资金25万元。

  (四)数字赋能发展加速起航。全年共有省级制造业“三化”重点项目11个,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标杆车间1家,湖南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7家,“上云上平台”企业46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2家,成功申报省级智能制造企业4家,智能生产线(车间)21条,智能工位114个,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企业466家。

  (五)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年新建5G基站205个,实现城区、集镇5G网络全覆盖;光网端口超35万个,千兆光纤端口占比逾70%;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家庭千兆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96%、78%、72%,实现了行政村宽带网络普遍覆盖。新型电力系统提速升级。南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洞庭-澧州500千伏线路工程、洞庭-益阳东500千伏线路工程投入运行,500千伏洞庭变配套220千伏线路工程预计今年1月中旬投入运行。新建、改造农网建设10千伏线路4条总计59.874千米,0.4千伏线路238.321千米。

  (六)空中管线整治取实效。牵头实施空中管线整治工作,筹集资金超220万元,累计安排工程人员60多人次,投入服务车辆8台,整治主干道飞线约6000米、次干道飞线约3000米、支路街巷飞线约1000米,基本完成12个学校、6个集贸市场、3家医院、12个社区、1个车站、4家试点企业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城乡空中线路整治成效明显。

  (七)安全生产底线再夯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工作举措,扎实做好“五个到位”。全年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5个、举行安全培训7次、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1次,开展安全生产督查80次以上涉及企业400家次,排查特种设备、用电设备安全、消防设施设备、厂房建筑等问题隐患210处,现场交办210处。协同有关部门关停存在安全和环保隐患船舶维修厂2家,拆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砖瓦轮窑厂4家。科工系统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八)纾困助企机制更健全。一是建立“白名单”管理机制。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税收贡献、技术水平、发展前景、生态环保、安全风险等情况,将南洲酒业、湖南橡塑、捷创新材等10家企业纳入“白名单”。二是建立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全面摸排数字化基础和数字化需求,成立专家服务团对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湖南固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展调研,着重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建议加以解决。三是落实问题交办机制。积极对接其他相关单位,交办问题64个,解决问题61个,问题解决率95.1%。

  (九)其他工作开展收成效。办结信访事件3起,市12345热线转来投诉、咨询、建议件2单,全年无群体性事件发生,信访维稳工作平稳可控。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月”、观看禁毒宣传片、参观禁毒主题公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科工系统广大职工群众的识毒、防毒和拒毒知识,为南县禁毒工作贡献了科工力量。精心组织“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创建“平安家庭”13个、“平安企业”5家。新进公务员2名、事业人员1名,公务员职级晋升1人,事业管理人员等级晋升1人、专技中级岗位聘用1人、预备党员转正1人;完成478名下岗职工409.34万元的社保缴费和2100名职工居民医保缴费及缴费信息核对工作,为职工医保报销补差涉及210人28.5万元;全年企业职工办理正退59人,特退6人,病退1人;申请17名企业副科干部和28名职教幼教人员养老金补差金额42.8万元。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利用机关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及时更新局属庭院、重点企业等扫黑除恶宣传版面,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开展。全年上稿30余篇,涉及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培育及转型、争资立项、纾困助企、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宣传工作点多面广。

  二、精准研判、查摆原因,聚焦不足清形势

  2023年,我们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工业经济在稳增长提质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需要明确的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短板弱项仍然突出。

  (一)工业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我县工业结构集中在食品加工、纺织等传统行业,全县122家规模工业企业,111家企业属于传统产业,占比达90.98%,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其生产力布局单一、技术装备落后、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难以积蓄发展后劲。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医疗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虽保持明显增长但体量较小,产值、增加值、税收等指标短时间内难以提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不优。食品加工、纺织鞋业两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06.56亿元,占比达76.21%;完成税收7097.37万元,占比达69.15%,传统产业体量大、对经济贡献较明显,工业经济增长依赖性性强,但传统产业属于资源型产业,易受资金、市场、成本、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订单减少、产品滞销等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新培育的医疗健康产业因产品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办证周期较长,特别是生产型项目从洽谈、签约、办证到全面投产,需要6至12个月时间,导致项目建设成果转化慢,难以支撑工业经济有效增长。

  (三)工业产品结构层次不高。受限于产业结构性矛盾,我县大部分企业系传统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相对“短小”,产业链下游短板明显,食品加工行业仅停留在初级产品加工,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布局不优;纺织行业集中在产业链中间段的织造环节,生产力布局散、企业规模不大、初级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生产企业所用的纱、布下游企业;医疗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仍在成长,新动能产品亟待突破。产业链条不长导致产品结构不高,影响工业经济总量有效增加。

  三、承压奋进、锐意进取,立足量质促同升

  2024年,我局将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继续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围绕工业经济稳增长、科技创新、“智赋万企”等重点工作,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15%、技改投资增长12%、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00家、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以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亿元。

  (一)实施工业稳增长行动。一是加强企业运行监测。积极配合县统计部门,组织指导规模企业做好联网直报工作;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对工业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二是抓好企业帮扶。深入企业,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了解企业的动态情况,对我县经济发展影响大的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要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能解决的主动协调,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反馈,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发展。三是抓好企业培育。深入开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比重;实施经营主体倍增工程,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全年完成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产业,深入精耕细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做专做精,加快构建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到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

  (二)实施科技赋能增效行动。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完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亿元以上,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等指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全县科技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值与增长率达全市平均增幅。二是推动校企合作。引导企业与国内外一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研发人才,力争全县万人研发人员数(人年)及同比增长率排名在全市靠前。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围绕工业、农业、社会发展领域引进和转化一批科技成果,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县得到转化应用,力争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0亿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5项以上。

  (三)实施“智赋万企”升级行动。一是紧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新建和改造5G基站100个以上,优先布局县城、工业园区、集镇、码头、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景,同时做好千兆覆盖网络优化及数字乡村建设。围绕企业安全管理、运营效率、节能生态等典型问题,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大数据技术,培育引进一批数字产业企业。二是锚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企业开展数智化培训活动,通过校企共建等渠道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智力支撑。科学推动企业由自动化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筛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标杆示范引领产业发展。对标省级“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等名录,创建一批数字化类品牌项目。三是聚力特色产业发展。立足“稻虾之乡”,建设南县稻虾全产业链数字云中心,打通“生产地块、经营主体、种肥购销、农事记录、产品检测、加工管理、销售物流”等全环节数据流,打造稻虾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更新模式推动融合发展。

  (四)实施“固本强基”创新行动。一是推动老干、老科协并轨运行。通过整合资源,组建好班子,充分发挥老科协、老干部的组织、凝聚、引导作用。二是配合统计部门完成制造业占比提升工作。根据五经普清查底册数据,协调统计部门提升制造业占比。三是推动国有改制企业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学习其他县市区先进改革经验,全力推进留守企业人员社会化管理。四是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推动推新中心成为独立副科级二级机构,电力执法大队撤并内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