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整体经济企稳回升,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有加快、结构有优化、基础有加强、效益有好转、民生有改善、质量有提升的良好态势,取得了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
一、综合
县域经济平稳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73165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7821万元,增长7%。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9600万元,增长21.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34300万元,增长21%;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300万元,上涨25.9%。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4233万元,增长13%;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0720万元,增长4.4%;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1001万元,增长17.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4060万元,增长25.7%;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395万元,增长30%;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3116万元,下降2.3%;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5941万元,增长12.5%。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7.8%,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3.8%,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8.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28个百分点、4.33个百分点和6.1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 GDP人均11816元,按户籍人口计算,GDP人均10652元。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09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8:20.4:41.6,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化率为35.19%,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5.93亿元,增长12.1%,占全县GDP比重达62.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稳定。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75%,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9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0.6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4%。
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9.2万人。年内新增就业人员8120人,比上年增长2.1%,其中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4人,增长2.4%。下岗职工再就业1395人,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全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出县外半年以上务工人员)达12.34万人,上涨2.7%;实现劳务总收入12.98亿元,增长2.4%。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县级财政总收入24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82万元,增长11.76%,其中税收收入9753万元,增长35.38%。上划中央“两税”及上划所得税共9469万元,增长31.81%。国地两税共完成各项税收收入18434万元,增长30.71%,其中国税完成各项税收9639万元,增长35.95%;地税完成各项税收8795万元,增长25.4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8803万元,增长21.8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7938万元、社会保障支出10327万元、教育支出2903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6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3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03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84%、28.06%、14.67%、-8.38%、-27.86%和28.06%。
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经评估验收,全县承担的省为民办实事29项指标和市为民办实事13项指标均已全面完成。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30元和49元,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标准100%拨付、发放到位;城镇义务教育学生杂费免除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均达100%。
全县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调整难度大;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节能减排任务重;财政困难;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农民增收空间小;就业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大。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生产较快增长。200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4027户。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834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209378万元,增长8.4%;林业产值3277万元,增长0.4%;畜牧业产值122862万元,增长6.3%;渔业产值78064万元,增长5.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6.08千公顷,增长15.02%。全年粮食总产量469727吨,增长11.1%。油料产量63446吨,增长34.67%。棉花产量22365吨,增长13.8%。
全年共检疫动物105万头,免疫率100%,出栏肉猪64.43万头,增长5%。其中三元杂交猪比重为40%;规模养殖场447个,其中常年存栏100—299头的规模养殖场245个,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02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27个。生猪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出栏牛1.77万头,增长8.6%;出栏羊2.74万头,增长7.9%。全年肉类产量54702万吨,增长4.97%;禽蛋产量19998吨,增长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21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91761万元,增长2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4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943万元,增长24.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面条、白酒等食品行业快速增长。
产品产销较为衔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88843万元,增长29.4%;产品销售率为99%,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300万元,比上年上涨25.9%。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4446万元,增长16.4%;实现利润总额295.5万元,增长146.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46万平方米,增长1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6万平方米,下降20.9%。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455万元,增长39.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3943万元,增长24.6%;非农固定资产投资42735万元,增长5.7%;房地产开发投资2400万元,增长2%。其中重点工程项目4个,增长50%;投资13350万元,增长31.29%。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998万元,占4.2%;第二产业投资97892万元,占51.4%;第三产业投资84565万元,占44.4%。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3116万元。年内商品房竣工面积10.9万平方米,增长10%。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0.48万平方米,增长12%;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7万平方米,增长5%;商品房空置面积3.2万平方米。
五、贸易经济
贸易繁荣、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1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7.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060万元,增长25.7%。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052万元,增长18.3%。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31588万元,增长16.7%;零售业零售额232464万元,增长18.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4515万元,增长18.6%。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全县引进内联引资项目83个,合同引进资金12.3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65亿元。
全县国内旅游9.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亿元。其中旅港澳台3人次,过县旅游者9.2万人次。全年出境人数1645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1291人次。
六,交通、邮电
交通邮电事业兴旺发达。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0720万元,比上年增长4.4%。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308公里;汽车客运站4个;营运客车214辆,营运货车1011辆。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5.7亿吨公里,增长5.5%;旅客运输周转量2.9亿人公里,增长7.4%。
邮电通讯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51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90万元,增长11%;电信业务总量17061万元,增长5%。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0.01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21万户,增长0.1%。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6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46万户,增长4.0%。全县电话普及率为31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2235户,增长12.0%。
七、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总体健康平稳。金融保险业增加值9395万元,增长3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6877万元,增长34.69%。各项贷款余额232905万元,增长25.69%。
保险业健康发展。2009年共完成保费收入8763万元,增长15.4%。其中人寿保险收入7215万元,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178万元,财产保险收入1548万元。赔付额1013万元,增长5.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3个。实现利税总额2000万元;实现增加值1000万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800万元;其中安排科技三项经费89万元。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982人,全县申请专利35项。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年末有学校188所,其中高中5所,职中4所,208个班;初级中学24所,564个班;小学121所,1942个班。在校学生72445人,其中高(职)中生13256人,初中生16870人,小学生29063人。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45933人。有教职工5743人,其中公务员22人,高级职称274人,中级职称3479人,初级职称1929人,未评职称的61人。小学招生4782人,毕业5701人。初中招生5784人,毕业5944人。高中招生3645人,毕业3857人。特殊学校在校165人,招生2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771人。2009年参加高考人数4057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402人。
九、文化、广播、体育、卫生、环境保护
2009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1000册,纪念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乡镇文化站12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0个,农村放映队12个,放映电影5655场次。
全县现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用户385个村,5.6万户,比上年增长11%。有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全县现有公共体育场所1个,各种健身训练房6个,全县全面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2万人次,增长5%。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22次,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参与人数3.8万人。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50万元。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97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2个,拥有床位522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8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853人,注册护士602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26人。全县12个乡镇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56138人,平均参合率为90.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68.69万人。常住人口61.92万人。年内出生5883人,出生率8.5‰,死亡4225人,死亡率6.15‰,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全县2009年末单位数1199个,单位从业人员27040人,其中女性8313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总报酬45117.8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2968.4万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6746元,增长13.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512元,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有新的增长点。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6元,增长10.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7.73%,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5337.35元。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406.06元,比上年增长9%;人均旅游支出43.37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购房建房支出568元,比上年增长21.36%;人均食品支出2814.56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衣着支出605.32元,比上年增长16.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86.45元,增长27.25%,人均住房面积31.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7%。百户城镇居民年末拥有:摩托车4辆,电话42部,移动电话174部,冰箱76台,彩电108台,组合音响12台,空调14台,热水器78台,洗衣机86部,家用计算机20台。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9.2%,比上年下降2.33%。其中:人均工资收入917.25元,比上年增长6.1%;一产业经营收入992.92元,增长8.36%;二、三产业经营收入17.71元,下降59.88%;各项转移收入266.99元,增长26.5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2.03元,增长7.42%。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120.37元,增长9.95%;其中食品支出1304.74元,增长18.69%;衣着支出66.89元,增长40.9%;居住支出237.1元,下降31.8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73.48夫元,增长44.38%;医疗保健支出107.93元,增长19.2%;交通通信支出97.17元,增长10.52%;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03.31元,增长60.19%;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29.85元,下降13.35%;人均住房价值4175元,人均居住面积23.48平方米。百户农民家庭年末拥有:洗衣机18.33部,冰箱10台,摩托车8.33辆,彩电82.5台,电话42.5部,移动电话50部,热水器8台。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500万元,年末农村脱贫人口17.64万人。
民生工程不断加强。年末就业劳动力47.8万人,增长0.02%。新增就业人员1.58万人,增长0.1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52万人,增长0.1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下岗职工再就业0.26万人。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711万人,增长5.61%;已参加失业保险1.27万人,增长24%;已参加医疗保险3.62万人,增长19%;参加工伤保险1.82万人,增长21%;参加生育保险2.1万人,增长17%;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0.71万人,增长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0.41万人,增长0.29%;领取失业保险0.11万人,增长5.5%。城镇低保累计保障158219人次,年末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5382人,增长9.2%;年末城镇低保累计发放保障金1663万元,增长38%。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保障16694人,增长83%;其中集中供养508人,增长31%;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484万元,增长21%;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800张,年内收养人员1046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5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4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67万元。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7.17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71万亩。
年末全县工会组织438个,工会会员53100人。年内筹集资金120万元,解决困难职工1800人次。
十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2009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03吨标准煤,年末规模工业能耗降低率15.4%。全县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93.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14.8%,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固体物综合利用率99.43%,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全县总体水质状况良好。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满足Ⅳ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22%,满足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18%,超过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17%,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十二、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全县安全生产态势良好。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5人,其中交通事故12人,工矿商贸易1人,其他事故2人。亿元GDP事故数0.19次,比上年减少0.05次;亿元GDP死亡人数0.21人,比上年减少0.1人;万车死亡人数4人,比上年减少1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1.33人,比上年减少1.33人。
政法队伍强力保障,社会秩序持续稳定。2009年,全县共受理治安案件1121件,查处治安案件1121件,查处率100%;刑事案件立案703件,侦破案件718件,其中侦破积案15件,破案率102.1%。法院受理各类经济案件312件,结案率达96.4%;民事案件受理数1092件,结案981件;行政案件受理63件,结案63件。全县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91起,调处成功3555起,调处成功率99%。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第一产业有关数据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修订;2005年—2008年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修订;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