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坚定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道路,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严峻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保障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表现良好。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9亿元,增长20.7%,其中工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3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7.4:23.4:3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7695元。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全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7%。其中上划中央税收收入1.3亿元,增长16.56%,上划省级税收收入0.35亿元,增长29.53%,地方预算收入2.49亿元,增长34.1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52亿元,增长13.41%。其中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5.17%、20.43%、13.58%、103.36%、41.53%、1.8%。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良好。全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23个,2759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892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7086个。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312人,创业培训75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0%,下降0.05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趋于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
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经评估验收,全县承担的省为民办实事29项指标和市为民办实事13项指标均已全面完成。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81元和71元,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标准100%拨付、发放到位;城镇义务教育学生杂费免除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均达100%。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31.48亿元,增长6.4%;林业0.34亿元,增长1.4%;畜牧业16.32亿元,下降1.4%;渔业10.42亿元,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0.52亿元,增长4%。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稳中有升,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秋冬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生猪、水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被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南洲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通过国家级评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顺祥水产9个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实现该项认证零的突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20家。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20家。“家电汽摩”下乡活动为农民争取补贴资金2438万元。抗击冬春夏连旱取得全面胜利。
农民培训取得实效,全年全县完成各类农民培训3.7万人次,培训后转移就业1.37万人次,就业率达到74.5%,优秀农民进高校(农科院)培训109人次。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4.5万人次,营业收入22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3%和35.4%。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3亿元,增长4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家,比上年增加1家。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74亿元,增长22.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面条、白酒等食品行业快速增长。
产品产销较为衔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0.9亿元,增长44.89%;产品销售率为99.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上涨27.9%。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4亿元,增长41.5%;实现利润总额0.2亿元,增长3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9万平方米,增长7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1万平方米,增长50.9%。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8亿元,增长3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增长8.6%;非农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增长11.9%;房地产开发投资6.76亿元,增长231.35%。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年内商品房竣工面积25.4万平方米,增长161.8%。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13.98万平方米,增长69.2%;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3.65万平方米,下降8.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品味日益提升,规划更加合理。县城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完成,启动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功能更加完善。县城垃圾处理场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公司正常运行,双堰路、林荫路等城区二级道路完成路面改造升级。唯一金城、中央公园一期等大型商品房开发楼盘封顶。启动兴盛东路一期商居工程建设,完成工程量的50%。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除县城外共完成投入1.07亿元,是上年的3倍多。管理更加有效。实行分片分段管理,坚持绩效考核,强化社区管理职能,逐步建立大城管模式。规范客运市场管理,兴盛车站正式投入使用。
五、国内贸易、旅游
贸易繁荣、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9.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2亿元,增长7.4%。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4亿元,增长18%。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4.4亿元,增长64.2%;零售业零售额30.62亿元,增长13.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3亿元,增长38.2%。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全县累计新签约项目13个,合同引资达11.6亿元,引进县域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完成市下达全年目标任务5亿元的110%。其中,全县引进境内省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3.5亿元的114%,外资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全县招商引资总量目标和结构性目标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全县国内旅游20.6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8亿元。其中旅港澳台5000多人次,过县旅游者19万多人次。全年出境人数2000多人次。
六、交通、邮电
交通邮电事业兴旺发达。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308公里;汽车客运站4个;营运客车217辆,营运货车1021辆。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6.6亿吨公里,增长8.1%;旅客运输周转量3.3亿人公里,增长7.1%。
邮电通讯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0.8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2亿元,增长6.7%;电信业务总量0.5万元,增长7.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95万户,增长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35万户,增长3.2%。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2262户,增长8%。
七、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总体健康平稳。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6.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79亿元,增长17.5%。各项贷款余额27.7亿元,增长19%。
保险业健康发展。2011年共完成保费收入3.7亿元,增长17.4%。其中人寿保险收入2.08亿元,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0.09亿元,财产保险收入0.7亿元。赔付额0.3亿元,增长6.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2个。实现利税总额2.3亿元;实现增加值4.2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0.19亿元;其中安排科技三项经费0.06亿元。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2万人,全县申请专利85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有学校205所,其中高中4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职中2所(1所公办、1所民办),初级中学21所,小学98所,幼儿园79(1所公办、78所民办)。班级数:高中143个,职高48个班,初中307个班,小学738个;在校学生62257人,其中高(职)中生10725人,初中生19888人,小学生31644人。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51532人。有教职工5577人,其中公务员20人,高级职称382人,中级职称2682人,初级职称2476人,未评职称的17人。小学招生5583人,毕业5621人。初中招生5610人,毕业5521人。高中招生4427人,毕业391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582人。2011年参加高考人数3469人,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较去年有所增长。2011年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优秀县、全省建设教育强县先进集体、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被确定为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
九、文化、广播、体育、卫生
文化惠民显成效。2011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1000册,纪念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乡镇文化站12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0个,农村放映队12个,放映电影6123场次。
全县现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用户304个村,6.2万户,比上年增长5.6%。有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先后投入5200多万元,相继兴建了能容纳4000人的南县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门球场以及优美壮观的南洲体育健身休闲广场、宝塔湖健身游园广场、南华大桥健身广场、团结渠健身娱乐休闲等体育健身场馆和64个农村体育健身场所。高标准体育场馆的兴建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较大的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有效推动了全县群众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2009年元月,湖南克明面业与八一体工大队签约,正式将八一女排主场落户南县,同时,全国女排联赛、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中国CBO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全省摔跤赛、全省柔道赛、全省钓鱼比赛等全国全省大型赛事先后在南县举办,形成了大赛年年办、小赛月月有的可喜局面。另外,全民健身活动也得到有效开展,全县已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网络,拥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武术、钓鱼、健身队等体育协会22个,拥有会员8000多人。与此同时,竞技体育相映生辉,近年来,全县共为市以上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60多人,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共获金牌38枚、银牌45枚、铜牌26枚。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50万元。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137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2个,拥有床位522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8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853人,注册护士602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26人。全县12个乡镇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7.1万人,平均参合率为9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组织
人口增长适度。年末全县总人口69.41万人。常住人口62.5万人。年内出生6023人,出生率8.68‰,死亡4021人,死亡率5.79‰,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全县2011年末单位数206个,单位从业人员2.4万人,其中女性8585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总报酬6.4亿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3亿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6196元,增长12%;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635元,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有新的增长点。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8元,增长12.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10569元。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798.93元,比上年增长30.08%;人均旅游支出47.1元,比上年增长4.2%;人均购房建房支出631.9元,比上年增长5.5%;人均食品支出4862.02元,比上年增长10.61%;人均衣着支出1061元,比上年增长1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95.9元,增长54.58%,人均住房面积3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百户城镇居民年末拥有:摩托车5辆,电话42部,移动电话174部,冰箱76台,彩电108台,组合音响12台,空调14台,热水器78台,洗衣机86部,家用计算机20台。农民人均纯收入7112元,比上年增长2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4.5%,比上年下降2.6%。百户农民家庭年末拥有:洗衣机19部,冰箱11台,摩托车9辆,彩电83台,电话43部,移动电话50部,热水器8台。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700万元,年末农村脱贫人口17.38万人。
民生工程不断加强。年末就业劳动力48万人,增长0.2%。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下岗职工再就业0.25万人。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1万人,增长6.2%;已参加失业保险1.4万人,增长7.7%;已参加医疗保险4.04万人,增长11.6%;参加工伤保险1.52万人,增长2.1%;参加生育保险2.8万人,增长33%;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0.74万人,增长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0.42万人,增长2.4%;领取失业保险0.12万人,增长9%。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参保人数25.4万人,社保政策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全面提标。完成华阁镇复兴港和中鱼口乡游港敬老院改扩建。改造农村危房1010户,新建廉租房786套。住房公积金累计发放个人贷款3亿元。抓好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整治。社会安全形势稳定,破获刑事案件1160起,办结治安案件1030起。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集中处理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
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善款募集35.7万元,比上年增长12%,救助支出32万元,增长14.2%,受助困难群众0.9万人次。累计募集达100万元,救助支出80万元,受助1.6万人次。全年红十字会募集救灾款物20万多元。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00人次。
社会组织体系稳定。年末全县共有10个镇、2个乡、31个社区和居民委员会、304个村民委员会。年末全县工会组织448个,工会会员41926人。年内筹集资金130万元,解决困难职工1900人次。
十一、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建设取得实效。一是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有所遏制。1、城镇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之内,南洲镇大气污染有所减轻,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TSP)三项空气污染综合指数2010年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1.89%,年均递减了0.35%。2、地下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南茅运河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基本符合功能规划要求,重要污染物指标超标率0。3、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有所加重。南洲镇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57.2分贝和71.9分贝。其中区域噪声污染指数上升了2.6%,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上升了0.6分贝,且交通噪声超标率为35%。二是。通过推进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结构减排,共实施污染物削减项目38项。主要污染物SO2减排0.0207万吨,比2005年下降了13%,COD减排0.3197万吨,比2005年下降了25%,分别完成了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度削减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南县成为“十一五”期间全益阳市率先完成COD和SO2两个指标中期削减任务的县,关停整治造纸、苎麻脱胶企业污染没有出现污染反弹的县,没有发生污染事故造成不稳定事件的县。
“平安南县”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2人,其中交通事故9人,工矿商贸易2人,其他事故1人。亿元GDP事故数0.52次,比上年减少0.05次;亿元GDP死亡人数0.11人,比上年减少0.05人;万车死亡人数2人,比上年减少1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1.33人,比上年减少1人。全年全县完成食品检验567批次,药品监督抽验53批次。全年全县共受理群众信访2402件(人)次,比上年增长4.5%。接待群众集体上访114批1410人次,分别增长18.8%和0.35%;群众到京集体上访2批11人次,分别下降56.2%和93.8%;全年全县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2789件,调解成功2742件,成功率达98.2%。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全年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可比价)计算。
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
5、资质内建筑企业是指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建筑企业(含劳务分包企业)。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