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县禁毒专项、科技兴警专项绩效评价报告
按照《南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南财函〔2025〕25号文件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强化部门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照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认真组织对2024年度县财政预算批复资金进行自查考评,现将2024年度南县公安局项目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南县公安局是具有武装性质的行政管理单位机关,依法行使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等以下职权:预防、制止和侦查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的有关事务;指导和监督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群众性治安防范工作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南县公安局内设政工室、工会、督查大队、警务保障室、指挥中心、法制室、刑事侦查大队、治安管理大队、经济犯罪侦查大队、禁毒大队、国内安全保卫大队、市局网技支队派驻南县网技大队、网安大队、情报中心、巡特警大队、人口与出入境大队、交警大队等17个机构。下设南洲派出所、九都山派出所、浪拔湖派出所、武圣宫派出所、麻河口派出所、厂窖派出所、中鱼口派出所、三仙湖派出所、茅草街派出所、乌嘴派出所、青树嘴派出所、明汕头派出所、华阁派出所、水上派出所、八百弓派出所、荷花派出所等16个派出所。
南县公安局现共有在职在编制人员238人(含事业编3人),警务辅助人员334人(含辅警259人,村辅警75人),退休人员132人。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2024年共下达项目资金526.4万元(禁毒经费126.4万元,科技兴警及基础建设400万元)。专项资金均由财政局预算下达,南县公安局经审批后实施,确保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二) 绩效目标设定及指标完成情况。
1.成本指标科技兴警及基础建设专项资金400万、禁毒专项126.4万元;全年完成度100%。
2.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质量指标天网工程维护率指标值100%,实际全年完成值为100%;禁毒专项资金、科技兴警及基础建设专项资金100%,实际全年完成值为100%。
(2)时效指标预计项目完成时间小于等于12个月,实际全年完成度为及时。
3.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社会效益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安全环境。
4.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公众安全感指数数指标值为≥90%,实际全年完成值为92.75%。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2024年,南县公安局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为禁毒经费和科技兴警2个,根据《南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南财函〔2024〕25号精神要求,结合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及对项目成本、项目效率、部门绩效目标实现的综合分析,项目综合评价为项目各项指标均达到指标要求,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综合项目自评分为:92分。(详见:南县公安局2024年项目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表)
(一)绩效评价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全面分析该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情况,进一步规范南县公安局专项经费的使用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理念,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 项目资金禁毒经费126.4万元、科技兴警及基础建设400万元本级专项自己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三) 项目组织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项目前期准备、招投标、 调整、 竣工验收等情况。
根据南财函〔2025〕25号文件要求,我局按下列步骤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
(1)前期准备。我局抽调专人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现场评价方案,设计了相关表格,联系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确定了实施时间。
(2)实施情况。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步骤:召开座谈会。组织项目单位管理层、责任人员及相关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该项目有关情况介绍;收集核查资料。收集该项目相关文件和项目单位相关制度等资料;核查相关制度是否完善,项目支出是否合规,资金拨付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情况;
(3)现场查看。进入实地查看,调查走访,发放问卷调查。
(4)归纳汇总。对提供材料及自评报告,结合现场评价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汇总;
(5)得出评价结论,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三、项目绩效情况
主要从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具体分析。其中: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成本( 预算) 控制、节约等情况进行分析; 项目的效率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完成) 的进度及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 项目的有效性分析主要是对反映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的个性指标进行分析; 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完成后,后续政策、资金、人员机构安排和管理措施等影响项目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导致任务执行力不够;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
下一步改进措施: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确保任务执行到位;通过培训提高地方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