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融媒体中心2024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20 09:57 信息来源: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整体支出概况

  南县融媒体中心2024年总收入1091.53万元,其中:非税收入400万元,占36.65%,预算内拨款691.53万元,占63.35%。

  南县融媒体中心2024年支出预算1091.5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59.63万元,占60.43%;项目支出431.9万元,占39.57%,其中项目支出中包括税金9.9万元。

  年初预算完成率99.96%,年终结转和结余0.48万元。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2024年总支出为1091.53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06.56万元,占73.89%。一般商品服务支出276.97万元(基本支出75.07万元,项目支出201.9万元),占25.37%。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8万元,占0.74%。

  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发挥上级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南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深入基层、问需于民。

  社会效益:南县融媒体中心“集百家所长,为我所用”,充分发挥移动优先战略,集中“南县发布”微信公众号、“南县融媒”微信公众号、“生态南县”新闻移动客户端等各媒体集体发声,采纳各类权威咨询、动态和科普文章,总点击量达200多万次。一是升级传统采编发流程,形成协同生产与创新机制,对信息数据进行汇聚、管理、存储和挖掘,实现多元化生产、全终端发布。二是在融媒体“中央厨房”运行机制下,内容生产能通过分发端口推送到中心全媒体矩阵,同时可以通达中央、省、市各级平台,向上级媒体供稿。三是依托全媒体平台的素材资源和发布优势,以图文、动漫的形式对各种核心业务数据进行直观呈现。四是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的舆情信息、负面信息,重大舆情及时预警。五是通过微信社群系统实现融媒体中心生产内容向微信群推送,大大提升了当地新闻资讯的覆盖率、传播力、影响力,同时形成了上行功能和互动调查功能,并填补了微信群监测的空白,通过移动端实时推送监测结果,并定期自动形成报表报告。六是用链接的方式打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主要职能部门的网站、APP、两微一端的发布渠道。实现了县域内重大事件首报率100%。媒体客户端的升级,使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参与性、主动性,受众对信息的挑选、加工、处理能力增强,对媒体信息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手机新闻客户端在同题新闻竞争中采取了服务式的传播理念,呈现出更加人性化、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风格。

  (三)部门整体支出或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南县融媒体中心2024年项目专项工作经费192万元,其中融媒体中心专项115万元,实际使用115万元;农村电影放映专项22万元,实际使用22万元;省级平台服务专项40万元,实际使用39.52万元;显示屏电费专项15万元,实际使用15万元;所有项目资金已按进度拨付到位,资金使用率99.75%。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全面分析该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 情况,进一步规范南县融媒体中心2023年度各项专项工作经费的使用,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理念,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

  南县融媒体中心抽调专人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现场评价方案,设计了相关表格,联系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确定了实施时间。

  2.实施情况

  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步骤:

  (1)召开座谈会

  组织项目单位管理层、责任人员及相关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该项目有关情况介绍;

  (2)收集核查资料

  收集各项目相关文件和项目单位相关制度等资料;核查相关制度是否完善,项目支出是否合规,资金拨付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情况;

  (3)现场查看

  进入实地查看,拍照取证,调查走访,发放问卷调查。

  (4)归纳汇总

  对提供材料及自评报告,结合现场评价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汇总;

  (5)评价结论

  得出评价结论,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三、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南县融媒体中心2024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县级专项涉及资金192万元,其中:省级平台服务费专项40万元,电影公司专项22万元,融媒体中心专项115万元,显示屏电费专项15万元。通过各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宣传工作,保障了南县融媒体中心对内外新闻宣传工作的及时性,使南县融媒体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从评价情况来看,项目立项程序完整规范,执行及时有效,为上级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支撑,绩效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专项资金坚决执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的原则,在专项资金拨入时努力做到来源明确并单独核算,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审批程序。

  四、存在的问题

  南县融媒体中心绩效目标申报工作有待完善,绩效自评报告质量有待提高,核算工作欠规范,监督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五、有关建议

  无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2024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计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自评分

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

投入

20分)

目标设定

5分)

绩效目标合理性

2分)

2

部门所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履职、年度工作任务的相符性情况。

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计1分;②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计0.5分;③是否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计0.5分。

绩效指标明确性

3分)

3

部门依据整体绩效目标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①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计1分;②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计0.5分。③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计0.5分;④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计1分。

预算配置

15分)

在职人员控制率

5分)

5

部门本年度实际在职人员数与编制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人员成本的控制程度。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小于或等于1计5分,否则按比例计分。在职人员数:部门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部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编制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批复的部门的人员编制数。

“三公

经费

变动率

5分)

5

部门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与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100%。下降的计5分,增加的按比例扣减。“三公经费”:年度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

重点支出安排率

5分)

5

部门本年度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与部门项目总支出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

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实际得分=支出安排率*5分。重点项目支出:部门年度预算安排的,与本部门履职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和经济影响、党委政府关心或社会比较关注的项目支出总额。项目总支出:部门年度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总额。

过程

30分)

预算执行

20分)

预算

完成率

4分)

3

部门本年度预算完成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完成程度。

预算完成率=(预算完成数/预算数)×100%。完成年初预算计4分,未完成年初预算按比例扣减,预算完成数:部门本年度实际完成的预算数。预算数: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年度部门预算数。

预算

调整率

2分)

2

部门本年度预算调整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的调整程度。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预算数)×100%。未调整的计2分,调整了的除特殊原因外按比例扣减。预算调整数:部门在本年度内涉及预算的追加、追减或结构调整的资金总和(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部门或同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除外)。

支付

进度率

2分)

2

部门实际支付进度与既定支付进度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程度。

支付进度率=(实际支付进度/既定支付进度)×100%。完成年终进度的计1分,按季度完成预算进度的计1分。实际支付进度:部门在某一时点的支出预算执行总数与年度支出预算数的比率。既定支付进度:由部门在申报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时,参照序时支付进度、前三年支付进度、同级部门平均支付进度水平等确定的,在某一时点应达到的支付进度(比率)。

结转结余控制率

4分)

4

部门本年度结转结余总额与上年结转结余总额增减比例,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存量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结转结余控制率=(本年结转结余总额-上年结转结余总额)/上年结转结余总额×100%。低于15%的计4分,每超过5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结转结余总额:部门本年度的结转资金与结余资金之和(以决算数为准)。

公用经费控制率

2分)

1

部门本年度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总额与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为100%的计2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三公经费”控制率(2分)

2

部门本年度“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与预算安排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程度。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为100%的计2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政府采购执行率

4分)

4

部门本年度实际政府采购金额与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为100%的计2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

预算

管理

5分)

管理制度健全性

2分)

2

部门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情况。

已制定或具有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计1分;相关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计0.5分;相关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计0.5分。

资金使用合规性

1分)

1

部门使用预算资金是否符合相关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①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计0.2分;②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计0.2分;③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论证计0.2分;④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计0.2分;⑤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计0.2分。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1分)

1

部门是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决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情况。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计0.5分;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计0.5分。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基础信息完善性

1分)

1

部门基础信息是否完善,用以反映和考核基础信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撑情况。

①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真实计0.4分;②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完整计0.3分;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准确计0.3分。

资产管理

5分)

管理制度健全性

2分)

1.5

部门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情况。

①制定或具有资产管理制度计1分;②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计0.5分;③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计0.5分。

资产管理安全性

2分)

1.6

部门的资产是否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资产安全运行情况。

①资产保存完整计0.4分;②资产配置合理计0.4分;③资产处置规范计0.4分;④资产账务管理合规、帐实相符计0.4分;⑤资产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计0.4分。

固定资产利用率

1分)

1

部门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与所有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程度。

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所有固定资产总额)×100%。利用率为100%的计1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产出

30分)

职责履行

实际

完成率

8分)

8

部门履行职责而实际完成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率得分=完成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得分或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指标得分/指标分值*8分

完成

及时率

4分)

4

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完成及时率=(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1-4季度各得1分

质量

达标率

8分)

6

达到质量标准(绩效标准值)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实际得分=达标率*8分

重点工作办结率

10分)

10

部门年度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与交办或下达数的比率,用以反映部门对重点工作的办理落实程度。

重点工作办结率=(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交办或下达数)×100%。实际得分=办结率*10分

效果

20分)

履职效益

20分)

经济效益

5分)

4

部门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按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按社会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按生态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

社会效益

5分)

4

部门履行职责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效益

5分)

4

部门履行职责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5分)

4

社会公众或部门的服务对象对部门履职效果的满意程度。

按收集到的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计算得分(5分)

 

 

 

87.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