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商务局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南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南财函〔2025〕25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并对2024年度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进行了全面综合评价。整体支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基本支出的评价重点是厉行节约保运转,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项目支出的评价重点是规范管厘促发展,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相关业务股室全面综合评价,我局在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分为97分。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单位基本情况
南县商务局是南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商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商务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局机关现有在职人员33人,离退休人员78人。总编制为33个,其中行政编制为11个,全额事业编制22个。在职人员33人,其中行政编制为11人,全额事业编制22人。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全额事业编制12个,县市场服务中心自收自支事业编制50个。内设职能股室7个(办公室、市场体系建设股、商贸服务行业管理股、外经外贸股、电子商务股、财务审计股、人事股)和股级事业单位2个(县商务企业服务中心、县对外贸易服务中心)。所属独立核算的副科级事业单位2个(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县市场服务中心)。
(一)部门整体支出概况
1、2024年部门决算收入3556.04万元,支出3556.0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097.68万元,(人员支出531.16万元,占基本支出48.39%;公用经费支出566.52万元,占基本支出51.61%),主要是为保障行政机关管理工作正常运转而发生的必要费用。项目支出2458.36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0.38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261.52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104万元,对企业补助92.46万元等。
2、“三公经费”支出:根据上级要求和遵循厉行节约的原则,今年局机关严格控制了招待费、公车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境)费等 “三公”经费支出,2024年“三公”经费支出1.1万元,比2023年压缩了0.6万元。
3、结转结余情况:年初结转结余6.96万元,本年收入3556.04万元,本年支出3556.04万元,年末结转结余7万元,其中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7万元。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2024年,我县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商务系统主动适应新常态,狠抓招商引资、优供促销(消)和外贸“补短板”工作,不断强化行业规范化管理,全县商务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整体绩效目标:
1、保障各部门人员经费支出及工作正常运转,完成年度省、市绩效考核目标任务,完善体制机制,突出精准招商;
2、加快平台建设,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1%以上,注重跟踪服务,使外贸外经平稳向好;
3、强化优供促销,助推消费创新,促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以上,社会消费稳步增长;
4、年内力争新增外贸破零企业10家,加强行业监管,正规市场秩序,体系建设更加规范;
5、加强干部管理,强化执纪监督,党风、政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公众服务满意度90%以上。
部门整体支出年度绩效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2、外贸进出口达到全县平均增速;
3、利用内、外资增速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并完成县定任务;
三公经费控制及制度建设情况:一是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管理,按规定办理因公出国;强化公车管理,健全公车管理制度,公车使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彻底杜绝公车私用现象;严格公务接待,规范接待标准;及时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经费的使用规范和使用效益。
资产管理情况:为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根据财政部财[2016]2号精神,及时对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所清查核实后的资产实行专人管理,对需报废的资产报请县财政局资产管理科审批处置。
部门整体支出实施情况:2024年,我局在资金使用上一直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收支,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按照财经制度的有关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商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规范资金管理,强化资金使用效益意识,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为加强我局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我局及时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自评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陈淑青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张伟任副组长,财审股等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专门负责本次绩效自评工作。自查工作中坚持以绩效考核的各项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整体绩效支出为内容,对各项支出的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对指标内容进行一一的评价考核打分,从考核结果来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三、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1.以节兴城促消费。2024年全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全市排名第二;5月18-19日,举办“味道湖南”美食季启动仪式暨湘菜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湖南南县小龙虾节活动,为期两天的活动,持续擦亮“游在洞庭,食在南县”品牌,为罗文夜市吸引人流量约20万人次,带动夜经济消费300余万元。推动南县“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开展,在家电、家装、汽车、电动自行车四个领域,组织上百家企业参与其中,直接带动消费上亿元,有力的激发了消费潜力,拉动了消费活力。
2.招商引资闯出新业绩。2024年,引进域外省内资金4.1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8.95%,全市进度排名第2;引进境内省外资金35.72亿元,同比增长5.99%,全市同比排名第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5.06%,全市进度排名第1。
绘制招商引资全景图,探索“五位一体”新模式,用好经促会等平台,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3次,外出招商240次,对接企业679家,成立稻虾、新材料、医疗健康产业三个专班,为招引项目提供签约、落地、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签约项目45个,引进省外境内资金3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三类”500强企业2家,湘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18.9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18.69%,全市进度排名第1,产业链招商成果丰硕。
3.提升有活力的外贸。2024年共完成实绩外贸进出口总额3.52亿元人民币,完成进度114.94%,同比增长21.6%,增幅全市排名第2。一是拓宽思路打好“创新牌”。通过成立益阳首个县级海关服务站—南县海关服务站,畅通企业、海关、政府三方联络渠道,为企业提供进出口资质备案、报关、通关、结汇等全流程“母亲式”对接服务。二是整合资源打好“统筹牌”。平台建设方面,指导园区出台《关于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试行)的通知》等专项政策,并以跨境电商产业园为载体,成功打造湘北跨境电商中心。同时成立了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站,实现“一站式”证照帮联办。助企纾困方面,创新建立了“政企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工作机制,并以此为工作抓手,切实帮企业解决了一批难题:截至目前,共走访企业收集涉外问题20余个,问题解决率100%;共开展大型外贸业务知识培训活动3次、政策宣讲10期,参训人员超800人次。
4.电商产业扩容升级。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40.5亿元;完成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24亿元。促进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筹办了数字县域“人才先锋计划”南县站暨“乡村振兴”全媒体服务设计大赛。推进电商企业数字转型升级。组织广利源、金之香、五色米业等企业在岳阳市参加“数商兴农”进湖南暨惠民惠企活动,支持地方农特产企业申请有机产品认证。组织南县予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助农米业、溢香园粮油有限公司、龙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四方甄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益阳市参加2024“好湘好品”1688产业带数字化培育益阳站活动,大力支持生产型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举办4期电商短视频拍摄与剪辑专题培训专题培训,培训人次达267余人。开展各类网购促销活动。开展了“南县2024年网上年货节”,实现销售额1.2亿元。抓住“618”群体性消费热点,组织全县10余家本地电商企业、直播团队积极参与“618”年中促销活动,其中“渔家姑娘”的小龙虾和“小嘻吖”的辣制熟食卖爆线上平台,顾客回购率极高。
5、立项争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立项争资情况总目标1600万,争取到位资金1650万,完成比103.125%、固定资产投资总任务4亿,完成入库项目投资总量4.1亿,完成比102.5%。
6、城乡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标准,推进农贸市场建设,积极争取到上级市场建设项目扶持资金,升级改造城区农贸市场3个、乡镇农贸市场11个。以发行专项债券的方式进行南县城乡农贸市场改造,为群众打造干净、舒心的购物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批零结构失衡,内需零售商业服务占优,外向大宗批发交易缺失,没有一家辐射省内外的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二是城乡农贸市场,经营设施落后,功能不够齐全。三是全县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经营不规范,缺乏竞争力,批发零售处于低档次,刺激消费欲望不能有效发挥,餐饮、酒店低端普及率高,但中高端欠缺,不能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中介服务机构和配套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全县经济发展的要求,同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四是省级财政资金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支持本身较少,加之今年中央预算资金较往年少,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五是受限于一、二产业发展,我县物流规模小,快递机构各自为阵,快递成本较高,进村物流(快递)统仓共配的能力急需提升。
五、有关建议
根据整体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针对我办薄弱环节,下一步重点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科学规划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和可控性。二是着力加强绩效评价运用。更全面更系统地运用绩效评价指标,更加注重履职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细化部门整体支出个性化指标。三是进一步协助、指导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商场、重点流通企业加强经营,丰富市场供应,保障消费需求,确保社零指标快速回升。四是着力加强项目支出调度。加快推进部分项目实施进程,加强项目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及时支付项目款,加快项目资金支出进度。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南县商务局
2025年3月17日
附件1
2024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计分表
一级 |
二级 指标 |
三级 指标 |
自评分 |
指标解释 |
指标说明 |
投 入 (20分) |
目标 (5分) |
绩效目标合理性 (2分) |
2 |
部门所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履职、年度工作任务的相符性情况。 |
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计1分;②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计0.5分;③是否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计0.5分。 |
绩效指标明确性 (3分) |
3 |
部门依据整体绩效目标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
①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计1分;②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计0.5分。③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计0.5分;④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计1分。 |
||
预算 (15分) |
在职人员控制率 (5分) |
5 |
部门本年度实际在职人员数与编制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人员成本的控制程度。 |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小于或等于1计5分,否则按比例计分。在职人员数:部门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部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编制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批复的部门的人员编制数。 |
|
“三公 经费” 变动率 (5分) |
5 |
部门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与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100%。下降的计5分,增加的按比例扣减。“三公经费”:年度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 |
||
重点支出安排率 (5分) |
5 |
部门本年度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与部门项目总支出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 |
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实际得分=支出安排率*5分。重点项目支出:部门年度预算安排的,与本部门履职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和经济影响、党委政府关心或社会比较关注的项目支出总额。项目总支出:部门年度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总额。 |
||
过 程(30分) |
预算 (20分) |
预算 完成率 (4分) |
4 |
部门本年度预算完成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完成程度。 |
预算完成率=(预算完成数/预算数)×100%。完成年初预算计4分,未完成年初预算按比例扣减,预算完成数:部门本年度实际完成的预算数。预算数: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年度部门预算数。 |
预算 调整率 (2分) |
2 |
部门本年度预算调整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的调整程度。 |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预算数)×100%。未调整的计2分,调整了的除特殊原因外按比例扣减。预算调整数:部门在本年度内涉及预算的追加、追减或结构调整的资金总和(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部门或同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除外)。 |
||
支付 进度率 (2分) |
2 |
部门实际支付进度与既定支付进度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程度。 |
支付进度率=(实际支付进度/既定支付进度)×100%。完成年终进度的计1分,按季度完成预算进度的计1分。实际支付进度:部门在某一时点的支出预算执行总数与年度支出预算数的比率。既定支付进度:由部门在申报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时,参照序时支付进度、前三年支付进度、同级部门平均支付进度水平等确定的,在某一时点应达到的支付进度(比率)。 |
||
结转结余控制率 (4分) |
4 |
部门本年度结转结余总额与上年结转结余总额增减比例,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存量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
结转结余控制率=(本年结转结余总额-上年结转结余总额)/上年结转结余总额×100%。低于15%的计4分,每超过5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结转结余总额:部门本年度的结转资金与结余资金之和(以决算数为准)。 |
||
公用经费控制率 (2分) |
2 |
部门本年度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总额与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 |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为100%的计2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
||
“三公经费”控制率(2分) |
2 |
部门本年度“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与预算安排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对“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程度。 |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为100%的计2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
||
政府采购执行率 (4分) |
4 |
部门本年度实际政府采购金额与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为100%的计2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采购计划。 |
||
预算 管理 (5分) |
管理制度健全性 (2分) |
2 |
部门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情况。 |
已制定或具有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计1分;相关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计0.5分;相关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计0.5分。 |
|
资金使用合规性 (1分) |
1 |
部门使用预算资金是否符合相关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算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
①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计0.2分;②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计0.2分;③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论证计0.2分;④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计0.2分;⑤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计0.2分。 |
||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1分) |
1 |
部门是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预决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情况。 |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计0.5分;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计0.5分。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
||
基础信息完善性 (1分) |
1 |
部门基础信息是否完善,用以反映和考核基础信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撑情况。 |
①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真实计0.4分;②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完整计0.3分;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准确计0.3分。 |
||
资产 (5分) |
管理制度健全性 (2分) |
2 |
部门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情况。 |
①制定或具有资产管理制度计1分;②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计0.5分;③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计0.5分。 |
|
资产管理安全性 (2分) |
2 |
部门的资产是否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资产安全运行情况。 |
①资产保存完整计0.4分;②资产配置合理计0.4分;③资产处置规范计0.4分;④资产账务管理合规、帐实相符计0.4分;⑤资产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计0.4分。 |
||
固定资产利用率 (1分) |
1 |
部门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与所有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程度。 |
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所有固定资产总额)×100%。利用率为100%的计1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
||
产 出(30分) |
职责 |
实际 完成率 (8分) |
7 |
部门履行职责而实际完成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实际完成率得分=完成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得分或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指标得分/指标分值*8分 |
完成 及时率 (4分) |
4 |
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
完成及时率=(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1-4季度各得1分 |
||
质量 达标率 (8分) |
8 |
达到质量标准(绩效标准值)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实际得分=达标率*8分 |
||
重点工作办结率 (10分) |
8 |
部门年度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与交办或下达数的比率,用以反映部门对重点工作的办理落实程度。 |
重点工作办结率=(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交办或下达数)×100%。实际得分=办结率*10分 |
||
效 果(20分) |
履职 (20分) |
经济效益 (5分) |
5 |
部门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
按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按社会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按生态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5分) |
社会效益 (5分) |
5 |
部门履行职责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
|||
生态效益 (5分) |
5 |
部门履行职责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5分) |
5 |
社会公众或部门的服务对象对部门履职效果的满意程度。 |
按收集到的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计算得分(5分) |
||
总 分 |
|
|
97 |
|
|
附件2
2024年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指标计分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 指标 |
自评分 |
具体指标 |
评价标准 |
项目 决策 (20分) |
项目 目标 (4分) |
目标 内容 (4分) |
4 |
设立了项目绩效目标;目标明确;目标细化;目标量化 |
设有目标(1分) 目标明确(1分) 目标细化(1分) 目标量化(1分) |
决策 过程 (8分) |
决策 依据 (4分) |
4 |
有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某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某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某一实际问题和需求 |
符合法律法规(1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分) 部门年度工作计划(1分) 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和需求(1分) |
|
决策 程序 (4分) |
4 |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履行了相应手续 |
符合申报条件(2分)项目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管理办法(1分) 项目调整履行了相应手续(1分) |
||
资金 分配 (8分) |
分配 办法 (3分) |
3 |
根据需要制定的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分配因素全面、合理 |
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1分) 办法健全、规范(1分) 因素全面合理(1分) |
|
分配 结果 (5分) |
5 |
资金分配符合相关管理办法;分配结果公平合理 |
符合分配办法(2分) 分配公平合理(3分) |
||
项目 管理 (25分) |
资金 到位 (5分) |
到位率 (3分) |
3 |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100% |
根据项目资金的实际到位率计算得分 |
到位 时效 (2分) |
2 |
资金及时到位;若未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进度 |
到位及时(2分) 不及时但未影响项目进度 (1分) 不及时并影响项目进度(0.5分) |
||
资金 管理 (10分) |
资金 使用 (7分) |
5 |
支出依据合规,无虚列项目支出情况;无截留挤占挪用情况;无超标准开支情况;无超预算情况 |
虚列套取扣4-7分 依据不合规扣2分 截留、挤占、挪用扣3-6分 超标准开支扣2-5分 超预算扣2-5分 |
|
财务 管理 (3分) |
3 |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度健全;制度执行严格;会计核算规范 |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规范(1分) |
||
组织 实施 (10分) |
组织 机构 (1分) |
1 |
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
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1分) |
|
项目 实施 (3分) |
2 |
项目按计划开工;按计划进度开展;按计划完工 |
按计划开工(1分) 按计划开展(1分) 按计划完工(1分) |
||
管理 制度 (6分) |
6 |
项目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健全(2分) 制度执行严格(4分) |
||
项目 绩效 (55分) |
项目 产出 (15分) |
产出 数量 (5分) |
5 |
根据该项目实际,标识具体明确的产出数量 |
对照绩效目标,按实际产出数量率计算得分(5分) |
产出 质量 (4分) |
4 |
根据该项目实际,标识具体明确的产出质量 |
对照绩效目标,按实际产出质量率计算得分(4分) |
||
产出 时效 (3分) |
3 |
根据该项目实际,标识具体明确的产出时效 |
对照绩效目标,按实际产出时效率计算得分(3分) |
||
产出 成本 (3分) |
3 |
根据该项目实际,标识具体明确的产出成本 |
对照绩效目标,按实际产出成本率计算得分(3分) |
||
项目 效果 (40分) |
经济 效益 (8分) |
8 |
根据项目实际,标识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
对照绩效目标,按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8分) |
|
社会 效益 (8分) |
8 |
根据项目实际,标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
对照绩效目标,按社会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8分) |
||
环境 效益 (8分) |
8 |
根据项目实际,标识对环境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
对照绩效目标,按对环境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程度计算得分(8分) |
||
可持续影响 (8分) |
7 |
项目产出能持续运用;项目运行所依赖的政策制度能持续执行 |
项目产出能持续运用(4分) 所依赖的政策制度能持续执行(4分) |
||
服务 对象满意度 (8分) |
8 |
项目预期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 |
按收集到的项目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计算得分(8分) |
||
总 分 |
|
|
9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