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09210010/2025-2032682 | 发布机构 | 南县融媒体中心 | 发文日期 | 2025-01-21 |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索引号 | 4309210010/2025-2032682 |
---|---|
发布机构 | 南县融媒体中心 |
发文日期 | 2025-01-21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南县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聚焦“工业强、农业优、三产活、项目兴、生态好”,锚定“一县一海一基地”战略定位,构建主流思想舆论新格局,为南县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优化流程为基础,持续提升宣传传播力
中心狠抓深度融合发展,新闻内容生产通过“中央厨房”指挥调度系统,形成“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一键发布、全媒传播”的采编播流程。对于重大主题报道,中心通过编委会、编前会进行集中策划,形成不同融媒体产品的采编计划,由采访部门执行采集,编辑和制作部门加工生成适合融媒体矩阵各平台发布的新闻产品,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客户端、头部平台账号、影院、户外LED显示屏“八位一体”全媒体传播。实施“移动优先”战略,用好“生态南县”APP,记者到达新闻现场后,15分钟内可在“生态南县”发布“新闻一时间”,新闻信息当天可在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刊播。2024年,在全媒体平台累计发稿11000多条,其中生态南县7000多条、南县发布700多条、南县融媒312期、视频号、抖音号短视频500多条、南县新闻频道《南县新闻》260期1500多条,实现了内容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确保了将县委、县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二)以大型活动为抓手,持续扩大宣传引导力
年初,中心充分利用南县举办高质量发展乡贤新春恳谈会契机,精心制作南县形象宣传片《爱南县每一度》,将南县稻虾产业发展完美呈现,并邀请知名乡贤代言,讲好南县稻虾故事。紧密配合县委网信办开展南县稻虾产业IP形象征集评审活动,全程参与作品初选、专家评选和网络投票全过程,为最终作品的选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宣传和技术保障。成立摄制工作专班,从5月开始,耗时两个月,在湖南卫视《虾客行——南县种虾记》微纪录片拍摄中,与卫视记者在麻河口镇拍摄现场同吃同住,全程记录纪录片的摄制过程,有效提升了稻虾品牌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在“2024‘味道湖南’美食季启动仪式暨第二届湖南南县小龙虾节”活动中,抽调精英力量与湖南经视团队紧密协作,在短视频摄制、MV取景、美食呈现、活动推广、现场互动、活动直播中提供全流程协作服务,确保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8月,组织摄制组深入澧县、石首等地古稻田遗址实地取景,摄制完成纪实类系列节目《洞庭秘境追踪》,挖掘洞庭湖跨越几千年的稻作文化,讲述南县稻虾米的前世今生。2024年,融媒体中心共承办了《系好首粒扣 播撒“廉”种子南县青年演讲比赛》《庆“八一”暨优秀退役军人、优秀拥军单位颁奖典礼》《融媒小主持人晚会》《健康南县首届长寿之星颁奖》《南县第十六届中小学艺术节》《“法治引领 公职先行”南县公职人员法律知识竞赛》等10余场大型活动。同时,利用网络直播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宽宣传渠道,提高了活动的在线可见度和参与度。
(三)以媒体联合为契机,持续扩大宣传影响力
在内宣融合上,完成与县财政、农业、政法等部门单位和12个乡镇的宣传战略对接,签订宣传服务协议,整合“生态南县”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相继推出了《实施“八大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企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利剑护蕾雷霆行动》《财源方程式》等一系列专栏,全方位展示推介了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亮点。在外宣融合上,打通与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红网供稿渠道,积极与上级媒体对接,抓好大型活动和农时节点,聚焦全县产业发展重点,以媒体联合宣传为契机,扩大外宣影响力。新闻《遨游太空5个月稻虾米专用种子“回家”了》《节前看市场各地加紧备货抢“鲜”供应市场》《小龙虾错峰上市助力虾农增收》《稻米飘香企业加工订单忙》等稿件相继被央视和新华社采用。2024年,中心在中央、省级、市级主流媒体发表新闻作品600多条,其中在央视发稿12条、新华社发稿23篇、湖南卫视播发稿90多条,益阳电视台《新闻联播》发稿180多条,进一步扩大了南县在外的影响力。
(四)以快速响应为重点,持续提升宣传公信力
面对2024年首轮冰冻天气,一线采编人员主动放弃假期,凌晨蹲守抗冰一线,采写稿件《益阳南县:降雪致桥梁结冰养护人员撒盐保畅通》先后被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采用。6月28日全县启动防汛级应急响应后,中心迅速启动紧急新闻响应机制,成立由编辑、记者和相关人员组成的防汛抗洪宣传工作组,确保从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发布的每一个环节都高效、准确,为打好打赢防汛抗灾攻坚战提供了宣传有力保障。同时,与县应急部门深度合作,先后摄制了《南县2024年防汛抢险桌面推演》《南县2024年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桌面推演》《南县2024年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桌面推演》《2024年南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桌面推演》等专题片,加强了各级各部门的应急联动协调性,提升各级各类应急力量的协同行动能力。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中心先后获湖南广播电视台2022-2023年度突出协作集体2023-2024年度优秀通联集体、“2022年度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单位”“2023年度湖南省智慧融媒建设标杆单位”“湖南省第七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三等奖、“湖南省第九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三等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首届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我的乡村我振兴-乡村幸福歌会”展播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媒体融合节目短视频《心愿》获2023年度“湖南新闻奖”三等奖。“东方白鹳幼鸟破壳‘鸟中国宝’在洞庭湖畔自然繁育成功”获评湖南卫视优秀通联稿件。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容创作能力不强
当前新媒体策划创作能力较弱,作品内容欠丰富,缺少与新媒体语境相匹配的“网感”,传播形式不够多样,节目的引导力、影响力不强。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融媒产品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与习近平新时代融媒发展需求还有差距。
(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存在人员总量过剩和人才相对短缺矛盾,新媒体运营需要的创新型、跨界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缺乏优秀的文字编辑、全媒体跨界型记者、广播电视技术、大型节目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现有“策、采、编、播、发”一线工作人员临聘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严重制约了整体采编水平。人才短板导致新闻精品力作少,新媒体产品如短视频等难出爆款,难吸附流量。
(三)经营创收压力较大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技术、人力等方面急需大量资金投入而财政保障难以完全覆盖运行成本。同时,产业范围过于局限,经营创收仍在探索期,发展经营乏力。其中2021年完成425万元、2022年完成332万元、2023年完成345万元。2021年以前,中心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其中药品广告纯收入近300余万元)和农村数字电视用户收视费。后疫情时代,需求不足、消费不振,广告收入急剧下滑,不足40万元/年;农村数字电视受三大运营商冲击,用户急速下滑,用户数从2016年最高峰6万户到目前的2.4万户。部分乡镇、县直单位主动与上级媒体寻求合作,甚至将政务类的活动执行、汇报片、专题片摄制外包给自媒体。中心其他收入源头不畅,经营创收压力较大。
(四)影城管理难以兼顾
当前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因投资项目过多,产业面铺得太广,经营负担超载。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且负债较重。中心党组已于2024年6月要求公司暂停所有投资项目。目前,中心把资源和人力集中投入在新闻宣传工作上,无法兼顾管理电影公司。这不但影响了中心融合发展,而且可能会对南县电影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缺乏专业管理和足够投入可能使电影文化产业错失发展机遇,进而影响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树立精品意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二是理性分析问题,创新经营思路。盘活媒介资源融合发展,探索建立跨媒介型“项目制”“制片人制”,管好用好应急广播平台,以此盘活电视频道、广播频率融媒产业、新媒体等全要素资源。
三是主动提升能力、优化服务、列出清单、明码标价,做到“单位给机会、中心有能力”,实现双向奔赴,共同发展。
四是更好推进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稳定经营发展。积极对接财政局、城发投、国资中心等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快拿出初步方案,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化解债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南县融媒体中心
202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