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09210010/2017-581515 | 发布机构 | 南洲镇 | 发文日期 | 2017-11-18 |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索引号 | 4309210010/2017-581515 |
---|---|
发布机构 | 南洲镇 |
发文日期 | 2017-11-18 |
信息类别 | 综合政务 |
公开范围 | 全部公开 |
公开方式 | 政府网站 |
2017年南洲镇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南洲为总揽,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特色产业为重点,顺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为建设“洞庭明珠、生态南县”而持续发力,努力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优的新南洲。
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10.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其他经济指标均控制在县定目标以内,全县绩效考评争创先进。
围绕上述目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仍需继续努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一)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粮食复种面积达到12万亩。抓好“双畅”工程扫尾工作,重点推进经济落后村公路和并村后村与村之间“断头路”建设,争取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3公里。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
——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抓好稻虾、稻蛙、龟鳖等水产养殖、加工、出口,进一步提高发展质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一产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将全镇的农业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
(二)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依靠优质项目,促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持续增长动力。务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桂花园西路、县文体中心、南洲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同时,认真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围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谋划国家政策扶持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开发、挖掘和包装。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全年落实项目5个以上,到位资金2000万元以上。
——做活统筹城乡发展工程。稳步推进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积极配合完善县城“四纵四横”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城区东起石矶头、西至南华桥、南起复兴街路、北至藕池河东支的棚户区改造,且积极推行货币化安置政策。合理划分城市管理职能,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同时完成渠道疏浚3万米;对未登记的零星菜地进行跟踪硬化;完成11条小街小巷建设的提质改造;加快“一片四点”的特色亮点工程建设,为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添砖加瓦。
(三)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产镇融合”的发展理念,突出中心城区和县城发展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建管水平。高标准建设以南洲村为主的新农村示范村,继续完善以班嘴村、南山村、南洲村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
——统筹城乡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推进城市排污治理、地下管网、绿化亮化等建设项目。加大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推进东堤尾社区、赤松亭社区等联片改造。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与管理养护,继续抓好农网升级改造。
(四)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等扶贫政策落实,启动产业扶贫等扶贫项目实施。落实“稻虾共生”种养、龟鳖养殖、特色蔬菜种植三大产业扶贫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争取年内脱贫1263人,1个贫困村摘帽。
——强化社会公共保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人。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高待遇保障水平。强化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城乡低保“阳光”行动。完成荷花敬老院改扩建。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城区小学扩容提质计划,启动花甲湖小学扩容提质;启动县妇幼保健院计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工程,完成镇中心卫生院提质改造任务;实行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落实计生优惠政策,提高计生服务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优化国防和涉军服务。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老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力度。围绕治安突出问题,建立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进依法有序信访。强化安全监管,落实安全责任,推进安全隐患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保持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