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保护】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省级传承人
南县地花鼓代表性传承人
个人简介:
杨梓贵,男,1932年7月,汉,高小,在南县演出管理站工作。
1、获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批次、传承项目。
第三批省级传承人,南县地花鼓
2、遗产实践经历(从艺经历)。
1950年进入湘宁剧团;
1955年转华容花鼓剧团;
1959年更名南县花鼓剧团;
1966年调南县二中;
1979年调回南县花鼓剧团;
1985年调南县演出管理站。
3、师承情况。
1946年,从师李政文师傅学习地花鼓,从民间老艺人到专业剧团,几十年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丑角行,以“地花鼓”表演为基础,表演的一招一式中,不断吸取其他剧种表演艺术的精华,通过表演《十二月望郎》、《道和情》、《看姐》等曲调,使之更幽默诙谐、感情细腻,较好的继承和完善了传统风格。
4、 传承实践活动,包括实践能力(掌握的核心技艺、个人艺术风格)、主要成就(包括省部级以上奖项、称号、收藏等),为传承工作所作出的贡献及社会影响。
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对前来求学“地花鼓”的学员有求必应,经常下基层、去学校教地花鼓,为传承、发掘“南县地花鼓”做出较大贡献。南县“地花鼓”所含 “对子地花鼓”“围龙地花鼓”“竹马地花鼓”三种表演形式,都具有朴实、粗犷、节奏鲜明、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要求演员根据其特点,利用手、眼、身、法、步子和内在情感在面部表情的变化上去渲染,特别是丑角演员要注意表演的程式与技巧,如常用的矮桩和矮子步,练好窝子如内荷花、外荷花(又称荷花出水)、斜身套窝子、滚筒窝子及扇子功等。小旦除了窝子和套子,台步、踮步、俏步、手指、手帕的运用都要灵活自如。从艺55年来,在“南县地花鼓”表演、传承、发掘过程中,博采众长,吸取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擅长丑、净行当,先后在《生死牌》、《八百里洞庭》、《秦香莲》、《劈华山》等优秀地花鼓剧目中担任主角。随着本人年事以高,登台演出减少,但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培养传承人方面,先后培养了朱有才、刘松培、李健吾、刘小芳等较为优秀的地花鼓表演人才,本人作为“南县地花鼓”第七代传人,不仅有了第八代直系传承人,还不断在学校、街道、专业剧团培养了大量地花鼓学员,为传承、发掘“南县地花鼓”做出了极大贡献。
市级传承人
南县地花鼓传承人
1、曹建光简介
曹建光,男,1961月8月12日出生南县南洲镇,是一名花鼓戏爱好者,系南县地花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九代传承人。1984年从师花鼓戏表演后受杨子贵、李健吾、段罗生老师指定学习地花鼓表演,2012年获国家级地花鼓艺术节金奖。2016年参加“欢乐潇湘”获三等奖,为弘扬和发展地花鼓艺术努力培育下一代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2019年,曹建光成为益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高凌云简介
高凌云,男,1965年11月5日生,1990年从艺学习地花鼓;2001年,向民间艺人孟祥云学习地花鼓。2002年,从事民间地花鼓表演;2009年,参加南县第一期地花鼓培训;2010年,参加南县第二期地花鼓培训;2011年,分别代表文广旅局、明山头镇参加南县第一届地花鼓艺术节,获一等奖;2012年,代表明山头镇参加第二届地花鼓艺术节,获一等奖;2013年,接受CTV7有关地花鼓的采访;2016年,代表南县文化馆参加在常德举行的全省“中国民 间文化艺术之乡”艺术展演;2017年,参加罗文花海“瞄着你就爱”MV的地花鼓部分拍摄;2018年,代表南县文化馆参加沅江举办的“月月乐群众;每年在明山头镇文体卫站的组织下,在明山头进行地花鼓教学培;每年重阳节,在各文体卫站的组织下,去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教学。2019年,高凌云成为益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3、田丽霞简介
田丽霞,女,1953年10月生,南县南洲镇人。本人擅长旦角行当,如花旦、正旦、武旦,先后在古装戏“三凤求凰”、“四姐下凡”等优秀剧目中担任男主角。近几年来,她把重心转移到培训学员身上,先后培养了一批地花鼓少年表演人才。2016年获批市级非遗传承人。2014年,田丽霞成为益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4、段启龙简介
段启龙,男,1950年9月24日生,南县南洲镇人。在南县“地花鼓”表演传承,发掘过程中,博采众长,吸取精华,逐渐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擅生、净、丑行当。2014年,段启龙成为益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5、李健吾简介
李健吾,男1945年6月生,南县南洲镇人,原南县文化馆专干。他从事戏剧工作50余年,1989年至1995年连续四届参加了湖南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汇演,辅导的职业剧团均获演出“二等奖”,本人连续获得一、二、三届省“育花奖”,第四届获得文化部艺术局“育花奖”,李健吾擅长丑角,他积极传承地花鼓表演艺术。2010年,李健吾成为益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南县南少林巫家拳
1、王光华简介
王光华,男,1974年11月生,1977年开始习练民间传统武术吕家拳法及孙家拳法;1984年至今,习练南县南少林巫家拳及其器械;先后多次利用假期时间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拜访民间武术人交流学习心意拳,八卦掌;1995年开始,利用工作地域便利,与广东与地方拳师交流学习洪拳; 2000年,随师傅王小年上福建及长沙、湘潭等地考察,了解南少林巫家拳的源流发展。拳脚技术全面、系统劲道扎实、速度高于常人、连环自然紧凑、尤其以半手发招和分寸发力超常人之所不能、是武术人中间,也是南少林巫家拳中间拳艺技术的实力派代表之一。
2、沈家树简介
沈家树,男,1941年8月出生,汉族,初中文化,南县青树嘴镇居民,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湖南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南少林巫家拳第六代传承人。
2012年起参加南县武术协会南少林巫家拳挖掘整理工作,为南少林巫家拳挖掘整理做了一定贡献,至2015年底初稿基本完成。
2014年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武术大赛荣获老年A组男子南少林巫家拳冠军。被省武协评选为2014年度湖南省“武状元”光荣称号。
3、刘群林简介
刘群林,男,1953年7月21日出生,湖南省南县南洲镇人,南县电影公司退休职工。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湖南省武协常委、益阳市武协副主席、南县武术协会主席、政协南县第五、六、七届委员。南县南少林巫家拳第六代传承人。获中国武术六段。
2014年10月,刘群林参加湖南省传统武术大赛,获南少林巫家拳老年B组冠军,器械比赛获得亚军。被授予2014年湖南省“武状元”的光荣称号。2015年4月在娄底市参加湖南省武术大赛又获金牌一枚。从习武开始刘群林就潜心将师傅口头传授南少林巫家拳一一记录下来。后与沈家树、张海桂等合作整理出南少林巫家新技艺大全。
南县传统戏剧服饰制作技艺
欧阳亮彩简介
欧阳亮彩,男,1967年生于湖南南县,是一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系南县传统戏剧服饰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1982年从师阳凤元学习传统戏剧服饰制作技艺,开办了自己的戏剧服饰制作技艺工作室,从戏剧服饰制作小作坊起步,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工业园孵化基地为依托,拥有20多人的制作工厂,通过“互联网+”形式,在网上订购,广泛招揽客户,并长期给民间团体制作演出服。同时,培养了刘银娥、段晓云、丁冬和一些优秀的传统戏剧制作技艺残障人才。
县级传承人
1、周海燕简介(南县地花鼓)
周海燕,女,1963年出生于湖南南县八百弓,是一名花鼓戏爱好者,系南县地花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九代传承人,1979年从师花鼓戏艺术表演家向逢春老师,后受杨子贵、李健吾、段罗生老师指点学习地花鼓艺术表演,在2016年地花鼓艺术节中获三等奖。近几年带领地花鼓艺术团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惠民宣传党的法制政策。为弘扬和发展挖掘地花鼓艺术,致力培养下一代地花鼓艺术人才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周春桃简介(南县地花鼓)
周春桃,女,1968年3月生,1982年进入安宏剧团开始学习花鼓戏至1990年离开;安宏剧团后,受益阳市文化局邀请进入青艺花鼓剧团;1994年受邀进入南县实验花鼓剧团直至2007年成立益阳市春桃花鼓戏剧团;2013年受南县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邀请,益阳市春桃花鼓戏剧团更名为南县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春桃地花鼓花鼓戏剧团在周春桃董事长带领下,每年下乡演出达300多场曾获“湖南最美基层文化人”称号、“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员”2004年2月18日特聘益阳市花鼓戏影碟明星周春桃为音像制品“形象公主”;2010年5月花鼓戏《买母为奴》剧中饰孙淑云获益阳市首届花鼓戏汇演优秀演员奖;2011年6月益阳市第二届花鼓戏汇演在《秦香莲》中饰秦香莲获优秀演员奖;2012年12月在花鼓戏《狸猫换太子》中饰李正娘获“湖南广电移动电视杯 益阳市第三届花鼓戏汇演”优秀演员奖;2015年6月,益阳市第四届花鼓戏获优秀演员奖;2016年12月益阳市第五届花鼓戏汇演获优秀演员奖。
3、杨国富简介(南县地花鼓)
杨国富,男,1964年12月27日生,1971年—1982年读书;1983年—1985年 南县花鼓剧团工作;1985年—1988年 沅江花鼓剧团工作;1988年底回南县进文化系统工作至今。传承父亲杨梓贵老师地花鼓技艺,多次参加地花鼓教学培训工作。
4、罗柳简介(南县地花鼓)
罗柳,女,1983年出生于湖南南县乌嘴乡系南县地花鼓艺术团演员;2003年进入南县地花鼓艺术团培训;2008年正式下乡演出2016年安乡大剧院演出至2018年演出数百场;每年在南县老剧院培训地花鼓学生,每年在明山头培训中青少年数百人。
5、刘芳玲简介(南县地花鼓)
刘芳玲,女,1988年1月生,2009年7月,毕业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主修声乐、辅修舞蹈。2012年5月,因与地花鼓结缘,考入南县文化馆、担任地花鼓、非遗专干;参演了第二届南县地花鼓艺术节一等奖“我要打地花鼓”的演出;参与了益阳市花鼓风比赛获金奖节目的演出;撰写的论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南县地花鼓》在湖南省第十届群众文化理论征文评奖活动一等奖。每年的“非遗日“宣传活动、地花鼓培训教学活动都有参加。
6、李丹简介(南县地花鼓)
李丹,女,1980年6月生,1996年招工到电影公司,98年转正借调到南县文化馆1998年考取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舞蹈)2000年毕业返县年底转为国家干部2004年回南县电影公司;2008年 在南县实验幼儿园任教,同时兼任春蕾舞校教师;2011年参加南县地花鼓第一期培训班学习结业, 并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二期培训班被聘为教学教师导排的地花鼓“羊儿三子调”参加湖南省首届地花鼓艺术节获最佳表演奖2011年11月9月央视7台对我进行了采访拍摄;2015年县电视台对我培训地花鼓及舞蹈过程进行了采访,并拍摄播放。父亲系南县地花鼓第八代传承人,从小受其影响熏陶,酷爱地花鼓,参加地花鼓培训班后,自身在各方面更得了进一步提升,并在第二次培训班开班之日被聘为任教老师,还多次下乡到浪拔、明山等乡镇进行任教辅导。
7、李波简介(南县地花鼓)
李波,男,1978年2月生,1995—1999年12月,在武警湖北省消防总队鄂州支队服现役。2001年3月至今,在明山头镇文体卫站工作在第七代传承人杨梓贵老师的辅导下,学习地花鼓。 在每年明山头镇文体卫站开展的的地花鼓教学培训中,担任地花鼓培训老师
8、 华娟简介(南县地花鼓)
华娟.女1983年6月5日生于湖南省岳阳市钱粮湖南县地花鼓艺术团演员。1997年进入广州市杂技艺术团;1999年进入岳阳艺术协会;2002年进入华容艺术团2004年进入南县地花鼓;2006年在南县开舞蹈班;2008年下乡演出数百场;2016年参加南县地花鼓比赛第二名;2018年进入南县地花鼓艺术团培训班团长每年在南县老剧院培训地花鼓学生数百人;2011年参演的节目在第一届地花鼓比赛中获取第二名;2016年参演的地花鼓节目《拜新年》在安乡“荷花艺术节”获第一名2017年在益阳举办的“达人秀”活动中 获第三名。
9、胡宁静简介(南县地花鼓)
胡宁静,女,1975年1月,2001年,本人多年以来从事民族舞蹈专业教学和表演,2011年开始接触南县荻花鼓艺术,师从杨梓贵,李健吾老艺人,学会了对子地花鼓,围龙地花鼓,竹马地花鼓等基本套路。掌握了南县地花鼓主要曲目,《十二月望郎》、《拖板凳》、《闹五更》程式套路的表演,创排了《少儿地花鼓》《牵羊、卖羊》等地花鼓节目,本人不但能够表演地花鼓而且能够培训辅导地花鼓。自2011年以来,先后深入社区、乡镇、部门单位进行地花鼓的教学与辅导,培训人数达到800多人为南县地花鼓的传承、普及、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009年在南县建国6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带学生参加湖南首届南县地花鼓艺术节《少儿地花鼓》荣获最佳表演奖;2012参加湖南第二届南县地花鼓艺术节《牵羊、卖羊》荣获优秀奖。
10、陈慧简介(南县地花鼓)
陈慧,女,1978年3月,2001年,向民间艺人孟祥云学习地花鼓;2002年,从事民间地花鼓表演。2009年,参加南县第一期地花鼓培训;2010年,参加南县第二期地花鼓培训;2011年,分别代表文广旅局、明山头镇参加南县第一届地花鼓艺术节,获一等奖;2012年,代表明山头镇参加第二届地花鼓艺术节,获二等奖;2013年,接受CCTV7有关地花鼓的采访;2016年,代表南县文化馆参加在常德举行的全省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艺术展演;2017年,参加罗文花海“瞄着你就爱”MV的地花鼓部分拍摄;2018年,代表南县文化馆参加沅江举办的“月月乐 群众文化活动”; 每年在明山头镇文体卫站的组织下,在明山头进行地花鼓教学培训;每年重阳节,在各文体卫站的组织下,去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教学。
11、卜盛军简介(南县地花鼓)
卜盛军,男,1968年2月5日生,982年进入安宏剧团开始学习花鼓戏至1990年离开。安宏剧团后,受益阳市文化局邀请进入青艺花鼓剧团。1994年受邀进入南县实验花鼓剧团直至2007年成立益阳市春桃花鼓戏剧团。2013年受南县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邀请,益阳市春桃花鼓戏剧团更名为南县春桃地花鼓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
12、张海桂简介(南县南少林巫家拳)
张海桂 ,男,1945年12月生,从1976年开始边跟师傅学巫家拳,在厂里就教工友习练。跟随师傅在刘群林家里学巫家拳的几年中,很有见树。不管是习练拳架,还是习练棍、凳、刀都有着与众不同。由于师傅十分看重,在1979年起师傅将自己的保守功夫相传,且后得师兄王小年的诚心指导与帮助,使之成为了南县南少林巫家拳金钩捻拳系的主要传承人。40多年的坚持,近15套拳械的每招每式都传承着南县非物质文化民间拳术精华。在整理撰写时演示拳架表述形态动作,5年之久的艰辛使其师兄师弟们完成15万多文字的拳械套路谱册创作。虽年过古稀,还在乡村、学校、社区每年都带徒数十人,为传承南县南少林巫家拳不断作出贡献。
通晓南县南少林巫家阴明两劲功金钩总捻拳。它取内外劲道武技之要,高桩挒绊身手,长拳大架气势磅薄,套路宽松大方。实战中进退有路、出击有方,攻防兼备,拳势刚烈利落,手法精巧,脚法精怪,阴阳连环,轻重相照,吞吐浮沉。内蓄真气外练筋骨,是南县南少林巫家拳法的代表性拳艺。 精通南县南少林巫家多套棍法。将七步定中棍操练得眼到棍到,棍眼同行,身随步摆,棍手贴身,翻身似乌龙绞水,棍出如雄龙摆尾,独道的长棍之法彰巫门之威。
13、杨泽良简介(南县南少林巫家拳)
杨泽良 ,男,1966年2月,1981年与南县荷花嘴鱼场青年一同拜南县南少林巫家拳第五代名师王少怀师傅习练巫家拳械至今34年;
1986随县武协参加益阳市、安化县等武术比赛活动获得优异成绩;
1989年参加省武术等级比赛,获二级拳师资格;1990年-1997年多次参加益阳市、县里武协组织武术比赛和南县南少林巫家拳专项比赛活动;2012年参加南县南少林巫家拳挖掘整理;到2014年12月初稿整理工作完成,做了应尽贡献;2014年参加湖南省武术大会拳械获三、五名的好成绩;2015年参加湖南省武术大赛(娄底市)南县南少林巫家拳获三名,棍术三名,株洲传统武术比赛获拳术银牌、棍术铜牌;2015年8月30日被湖南省武术协会授为南少林巫家拳技艺传承人并发证书;2016年6月参加了中韩武术文化交流,受省武协突出贡献奖。
精通南县南少林巫家四门棍。该棍法是一套以孤军奋战、四面来袭之时的破阵棍法。四方突围,棍棍勇猛,承四门连环杀身棍技的攻防义理,高不拦、低不接、迎峰亮棍最为先的心法战术,是一套经典的明劲长棍之功法。 四门攻防杀四门,火把连天化金钟。乌龙绞水旋巧力,白龙翻江卷浪行。摆蔸挑接顺一体,长收短缩法玄中。人来百式啥不接,迎峰接进最奇能。
14、杨国忠简介(南洲围鼓)
杨国忠 ,男,1950年9月,以务农为主,业余时间学习围鼓技艺。1968年学习围鼓,以打鼓为其专长。1970年在搬运社学习锣、拨等技艺。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及乡村婚丧喜庆。1995年开始授徒。同年参加南县百年县庆。2009年创办荷花嘴围鼓学习班,义务培训学员,共五批,30人毕业。2012年春节,参加南县百条龙灯花鼓闹元宵。收集整理鼓谱、参加各种文化文娱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