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香格里拉(二)
探秘香格里拉(二)
作者:陈跃进
海子山·稻城
离开了理塘县城,大家就一直静静的在欣赏着窗外美丽的草原风光。经过了七八个钟头海拔4000米以上的崎岖山路的路程,大部分乘客已经有些昏然入睡了,一方面是兴奋过后的疲惫,但主要的还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空气中含氧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我和儿子两人的状况还好,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车行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叫兔儿山的地方。司机指着远处一个光秃秃的山顶上竖着的两根巨石很像兔子耳朵的地方说:“这就是兔儿山,过了兔儿山就进入稻城的地界了”。众人寻着司机指示的方向看去,果然是很像一只巨大的兔子趴在山顶上。兔儿山周边的一大片山峦,是典型的冰蚀峰林地貌,山体直立,高耸入云,寸草不生。兔儿山诞生于 地球剧烈造山运动时期,在青藏高原崛起时,横断山脉一同崛起。同时,崛起的山脉又不断产生断裂和陷落,所以形成了今天的状态。
从兔儿山前行20公里,就到了稻城县境内的海子山。公路两旁尽是一些大小不一,形状怪异的“海泡子”,充满苍凉和沧桑的花岗石砾石时而围着“海泡子”,时而又乱立于“海泡子”之中,景象看上去十分怪异和荒凉,让我们产生了来到了域外天体的“环形山”,置身于外星球奇观之中的感觉,这就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面积 3287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大小小1145座“海子”。也许是海拔太高,也许是地质条件极为特殊,虽然海子里面有水,但在海子山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满目是极度荒凉,你真的会以为这就是月球或是火星上。所以能在地球上看到这种奇观,真的是十分幸运的。
稻城兔儿山
班车离开海子山区域不久来到了一个叫桑堆的乡镇,在桑堆乡吉依村紧靠公路旁,有一处很特别的地方,当地人叫它为桑堆红草滩。这一大片红草 就生长在公路旁的一个很大的水塘里,水塘周围长满了高大的胡杨树。水塘中的红草植物名叫水蓼,每年秋季时,因植物叶子里含有较多的糖分在光合作用下植物叶子开始发红,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这段时间里,水蓼变得通体鲜红,远远的看上去象是燃烧的火焰,非常引人注目且红得让人十分喜爱。此时,水塘周边的胡杨林树叶也变得金黄一片,两相辉映蓝天白云相衬,组成了这奇特的景观,此时拍出来的照片均是出色的大片,美不胜收。
稻城大桥和白塔
我们路过此地时,红草滩的水蓼才刚开始转红,胡杨林树叶也还没有发黄,虽然没见到最出色的景象,但也算是到此一游不枉此行。
见过红草滩,司机告诉我们离稻城县只有十多公里路程了。 车辆驶入了一段长长的山谷,青山秀丽、树木葱葱,植被非常茂密,绿意盎然的山谷在夕阳的照耀下非常美丽。公路左侧山坡边座落于一座宏伟的寺庙,棕黄色的外观在夕阳映照下格外夺目,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走出山谷,豁然开朗,前面是一大片起伏伸展的平原地带,成片成片的胡杨林生长在平原上,长势茂盛而又高大挺拔的胡杨林蔚为壮观。宽阔的稻城河从山坡和平原之间流过,一座巨大的藏式白塔就耸立在河边,前面已看到稻城大桥,过了大桥就到了稻城县城了。
桑堆红草滩
稻城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川滇两省三州五县交界之地。稻城县海拔高度3750米,全县人口3万余人,97%的人口为藏族,稻城县之所以叫稻城是因为清朝时期(1911年)在此地试种稻谷成功故核准为“稻成县”,民国1939年改名为“稻城县”。
稻城县地处横断山山脉东侧,青藏高原南缘,地形地势极为复杂,气候环境也十分多变严苛。稻城属康巴藏区,在极端的生存环境下,这里的民众全民信奉佛教,凝炼了康巴人单纯而丰富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神奇的土地养育了一个神奇的民族,康巴人有着象草原一样宽阔的胸怀,象雪山一样强健的体魄,象溪流般清澈纯净的心灵。 康巴汉子勇敢、坚强、豪放、粗犷、乐观、俊美、大方 ;康巴女子坚强、勤劳、自信、善良、忍耐,聪慧、美丽。他们尊崇自然,尊重生命,与自然和一切生灵和谐共生,生生不息。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尘封己久的红色往事:1936年5月,红军6军团从云南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翻越雪山来到稻城,长时间征战红军严重断粮,部队饥寒交迫到了极限,在稻城停留的十多天里,当地寺庙和民众向红军提供了几十头牛羊,一大批羊皮背心和皮垫子,还有几千斤青稞和豌豆,使红军得以度过缺粮危机。这在当时信息十分闭塞.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稻城民众对红军并不了解,但他们仍然对红军慷慨相助,这是多么珍贵的情义和仁义。
卓玛与家人、洛绒电珠与彭松措民居
当我们刚看到稻城河旁的白塔时,卓玛就打过来了电话,告诉我们她和电珠在车站已等候我们多时了。
客车刚一进站,我们就看到了身着工商制服的卓玛,卓玛35岁,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身体健康,形象端庄质朴,圆圆的稍带一点高原红的脸始终带着笑容,透出一种坚韧干练的气质和真诚的亲切。洛绒电珠,卓玛的同事和同学,一米七八左右的个子,健康结实的身材,俊朗的形象告诉我们这是典型的康巴汉子,我们随她们乘车穿过县城来到卓玛的家中。稻城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丁字街,县城人口2000余人。
作者与拉珍和小豆
卓玛11岁的女儿拉珍穿着漂亮而又盛装的民族服装,领着5岁的弟弟小豆为我和儿子分别献上一条金黄色的哈达,并以藏语致欢迎词:扎西德勒!一落座,拉珍捧上滚热的酥油茶,这是用牦牛奶调制的传统奶茶,喝上一口浓浓的奶香和茶香沁入心脾。卓玛说常喝酥油茶,强身健体还能抗高原反应,要我们多喝一点.
今天,卓玛专门请来了县人大付主任洛绒次真夫妇(县人武部政委转业,专门陪我这个当过兵的朋友)和任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的弟弟参加陪同活动。
请了机关食堂的一位厨师专门做了一桌藏、川口味为主的饭菜,有手抓牦牛肉、川卤牦牛肉,松茸炖藏土鸡、酸菜炖高原雪鱼、奶酪等十多个菜式,摆了满满一大桌。这些菜式都是我们从未品尝过的,松茸炖鸡是稻城第一美食,名贵而又极生态新鲜的松茸与藏土鸡相融汇,味道十分鲜香。酸菜水煮高原雪鱼这道菜十分难得,雪鱼是稻城极为稀少的一种野生冷水无鳞鱼,肉质 细嫩,与酸菜相搭酸爽鲜美。原味手抓牦牛肉和卤牦牛肉蘸上辣椒面吃非常美味。
陈希与小朋友们
漂亮可爱又非常热情活泼的拉珍小姑娘手捧银质的酒壶,为我们倒满了桑吉卓玛青稞酒,卓玛和两个孩子还有另外两个女孩一起为我们唱起了迎宾曲和祝酒歌,卓玛和女儿拉珍都能歌善舞,卓玛银铃般的嗓音非常象女歌唱家才旦卓玛,拉珍领着小豆还有另外两个小朋友一起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这场景、这气氛真是令人十分感动;在这浓浓的藏汉民族亲情气氛中,品尝着美酒和佳肴,真是人生一大幸事,也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们都陶醉了。
席间,陪同的县人大付主任洛绒次真和卓玛的弟弟及同事电珠都非常热情客气,用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嘘寒问暖,向我们了解湖南及内地的一些经济发展情况。他们虽很热情的敬酒表达情义,但他们非常体贴并包容我们的酒量,他们喝酒非常注重礼仪礼节,也非常尊重客人,让我们体会到了藏族同胞的温暖与关爱。整个家宴活动中,我和儿子始终沉浸在温暖的浓浓亲情和热烈欢快的喜悦气氛中,我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样欢聚一堂。晚宴的菜式安排体现了卓玛十分的热情好客和精心的安排,那道野生雪鱼是卓玛专门请人去河里捕捞的,既品尝了藏族美食又充分照顾了我们湖南人的口味。席间卓玛和孩子们一起发自内心的亲切自然的演唱,象雨露和阳光一样把人间亲情和民族大爱洒进了我们的心田。
饭后,卓玛和电珠开车送我们去县城附近的茹布查卡温泉沐浴,然后安排我们去电珠家休息。
电珠的家就在县城通往稻城大桥的路口左边,他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彭松措民居”,彭松措在藏语里是“五湖四海的朋友欢聚一堂”的意思。1996年,稻城县委和县政府决定发展稻城县的旅游文化事业,因当时稻城县的旅游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接待能力很低,当时县委倡议干部职工带头发展民居。电珠的父亲是县委付书记,于是他们利用自己的宅基地改造建设了这个彭松措民居。彭松措民居有两栋两层的藏式楼房,一新一旧体现了两种不同时期的民族风格,室内雕梁画栋,温暖舒适,各种生活设施齐备,有一二十间客房,并有一个比较大的餐厅可以为客人提供藏式川式餐饮服务。
彭松措民居
电珠的父亲叫洛绒益西,刚退休不久,在家帮他们打理民居。电珠的爱人叫崩朋,在县卫生局担任领导工作并任县人民医院院长。电珠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儿,长的十分漂亮可爱。他们一家人非常热情好客,似游客如亲人,为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车马交通,特别是少数游客突发高原反应时他们及时提供帮助和救治。让你时时感受到家庭亲人般的温暖,让你真切体会到康巴人民的纯朴和热情。
我非常喜欢这个彭松措民居,电珠一家和父亲都住在旧楼,我抽空去旧楼和电珠的父亲、女儿一起喝茶聊天,他们跟我讲了很多稻城的历史情况。电珠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慈祥、和蔼可亲的退休老干部,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康巴人的沧桑。电珠的女儿领着我们参观了旧楼民居,里面的陈设全是典型的藏式家具和生活用具,那些深栗色的家具做工雕工都非常精致精美,而且也都非常结实实用。参观了旧楼的民居,我感觉这就是一个非常精致也非常典型的民俗博物馆。这让我对康巴藏族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了直观的体会和理解。
香格里拉之魂亚丁
8月12日晨,睡了美美的一觉醒来,心情十分畅快。原来还担心在这3750米的高海拔地方睡觉会有高原反应,没想到我和儿子两人一点感觉都没有,两天来900公里的高原颠簸跋涉带来的疲惫感也一扫而空,这为我们接下来的探秘行程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今天要去亚丁,早晨我和儿子在院子里散步,遇到两位白领女士上来和我们搭讪,问我们是不是要去亚丁景区,我说:“是呀,你们去哪”?“我们也要去亚丁,我们能不能和你们搭伴而行”?我问:“为什么想和我们搭伴呢”?她们说:“我们观察你们一阵了,觉得你们父子俩举止正派,让人很有安全感,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找你们作伴一同游玩亚丁。”我笑了笑说:“好吧,接受你们的请求,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在亚丁景区内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绝对服从我的安排,不得擅自行动。”“你放心,我们绝对服从你的安排,而且我们自己有一台车,上下亚丁你们免费。”她们接着又问我“你不会是军人吧”?我笑了笑说:“你们的感觉没错,我是一个老兵。”
陈希在亚丁村口
本来卓玛和电珠已为我们安排了车,我们就与电珠一起改座两位女士从成都租过来的越野车,组成了亚丁临时探险小组开始了亚丁行。
县城至亚丁风景区距离110公里,这段路刚建成了柏油路,路况不错,一路过去,沿途处处风光如画,美不胜收。途中我们还几次停车拍照,顺便参观了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寺庙。寺庙的主持亲自接待了我们,领我们参观了寺庙的主要殿室,并让我们观仰了寺庙供奉的据说是释迦牟尼留下的一双大脚印。
汽车爬了一段很长的坡后来到了亚丁村口,从高高的山上看下去,亚丁村漂亮的藏式民居散落在青黄色的青稞麦浪中,绿绿的原始森林围绕着村边,远处的雪山仙气飘渺,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香格里拉风光美景,你不由得感叹,哦!香格里拉就在前面……。
进入亚丁村不久就到了风景区的主要营地龙同坝,这里海拔约3400米,亚丁景区管理处就在这里。这里有一些很简易的帐蓬宿营地和简单的餐饮供应,在亚丁游玩的游客过夜一般只能安排在这里,这里有移动电话信号和固定电话,进入景区以后就没有任何信息联系了,可以说与外界是隔绝的,所以进入景区前必须做好一切生活和应急的物资准备。在这里我给家人打了个电话报平安并告知两天时间联系不上不要着急。
在亚丁管理处办好进山的手续,每人挑选了一匹马和随行伴随的马夫,整理了一下装备物品就骑马上路了。一路上,马铃叮当,溪水欢唱,欢歌笑语,行进在原始森林中的简易山道上,人人兴奋异常。
稻城的亚丁是1996年才被当地政府发现其巨大的文旅和社会价值,批准成立了县级自然保护区。当时以区内的藏族小山村“亚丁”命名了该保护区,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又名“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即“圣地”之意。1997年亚丁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亚丁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亚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陈希与马夫在珍珠海
我们来到这里时,保护区内的一切都还处于原始状态中。其旅游设施才刚开始起步,条件非常简陋,正因为这样,我们成了难得的幸运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亚丁香格里拉核心景区内最原始的风貌和美妙。在雪山雪水融化形成的小河溪流的欢唱声及小河两岸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到处欢跳的动物们的陪伴下,骑行了约四公里来到了冲古寺。冲古寺座落于仙乃日神山脚下,建于元代,距今有八百余年历史了。站在冲古寺前,仰望着海拔6032米的仙乃日神山;俯看着寺庙前美丽如锦的冲古寺草甸;远处千年不化的雪山,身后是沉睡万年的峡谷;冲古寺犹如天堂之门,仿佛进入神仙的世界。
电珠带着我们进入寺庙,找到了冲古寺主持大喇嘛。他向我们介绍了1928年约瑟夫·洛克曾来到这里,在寺庙住了三天。洛克在冲古寺草甸和洛绒牛场远眺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并拍下了神山的照片。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洛克写下了自己犹如仙境一般的美妙感受,这就是后来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美丽的蓝月亮山谷的原形。
作者与电珠和马夫在牛奶海
从冲古寺出来,主持大喇嘛陪着我们走到了冲古寺草甸并和我们合影留念。分手时他说:“这里是纯净心灵的地方,这里有你想象之中的一切,也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
走进冲古草甸的中央,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惊和震撼:三座著名的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如品字形耸立在草甸前方,气势雄伟壮丽又威严神圣;神山脚下茂密的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象卫土一样护卫着神山;大片大片碧绿的草甸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犹如巨大的锦绣般的绒毯铺满了山谷;融化了的雪水从山脚下流到了草甸,在草甸上画出了弯弯曲曲优美的溪流弧段,溪水极为清澈洁净,散发出一种氤氲色的光泽;马群、牛羊、玛尼堆、单株林木散落在草甸和溪流旁,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两位搭伴而来的女士被这绝色美景惊喜的大叫起来“天啊,这景色也太神仙了。”众人纷纷四处拍照,不留一点遗憾。
作者、电珠与冲古寺主持
此时此刻,我已被这种神仙之境所洗礼,我找了一处小坡地坐了下来,静静的欣赏着这一切。我的心灵十分宁静安然,我的身心也十分轻松愉悦,没有任何疲惫和苦恼。我突然感悟道,漫漫人生之路中,有这么一处让你从心灵到身心都彻底放松的地方这不就是人们所幻想和追求的香格里拉之境界吗?
受过冲古草甸的五彩洗礼,大家都心花怒放,十分喜悦,骑上马叮叮铛铛的向洛绒牛场进发。骑行了约七公里,到达了央迈勇雪峰脚下的洛绒牛场。洛绒牛场是亚丁村牧民夏天的牧场,只有两三栋土木牛棚,放牧时牧民和牛群就住在这里。我们急急的赶到这里,就是为了在非常特别的三怙主雪山旅馆找到留宿的地方。三怙主雪山旅馆就开在离洛绒牛场五六百米远的一处小山坡旁,用一块长木板竖在那里权当招牌,上面用油漆写着“三怙主雪山旅馆”字样。说它是旅馆,其实就只有五六顶帐蓬可以住人,另外有一座大帐蓬做厨房。在亚丁核心景区范围内,只有这个帐蓬营地可以住宿,否则只能回到亚丁村口去住宿。我们一行运气不错,在雪山旅馆落实了床位。
作者在舍身崖段艰难的攀登
稍事休息,大家又来到了洛绒牛场旁央迈勇雪峰脚下的那一大片草甸。站在繁花似锦的草甸中仰望着奇秀俊美的央迈勇雪峰,心中升腾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情愫,即有对这大美的自然景观的感叹,又有对这冰清玉洁的神山的敬仰。人们的心都被这神奇的雪域景象所拆服。一行人尽情的拍照,用这种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亚丁的这两处草甸形成的美妙景观不愧为景区内的核心和灵魂景观,但它们的美妙之处又各有不同。冲古草甸具有一种清新秀丽的俊秀之美,进入其中人们就会被一种无形而又神奇的力量所感染,不知觉的身心和心灵会得到极度的放松。你会觉得自己来到了极乐世界,幸福愉悦充满全身。洛绒牛场草甸是雄奇壮丽之美,从冰清玉洁的央迈勇雪山飞流下来的细长瀑布洗刷冲击着你的心灵,并给你注入勇气和力量,让你精神振奋、勇往直前。
玩够了也玩累了,大家纷纷回到旅馆,大伙商量了一下今晚要补充好能量,为明天向牛奶海、五色海的冲击做好准备。我们在帐蓬餐厅点了一只黄焖鸡,一盘青椒炒川腊肉、几盘野菜。景区内没有任何食材供应,所有食材均要从稻城县和香格里拉乡去采购,所以这只鸡价格为200元,而此时内地一只鸡也就二、三十元,虽然是一只天价鸡,但我们认为在海拔4150米的无人烟之地也是物有所值。晚上我们一行六七人吃着美味的黄焖鸡和川腊肉,心情自然十分舒畅。这顿饭并不容易,主菜和米饭必须要用高原高压锅才能做熟。
饭后,电珠在餐厅找了一只很大的锡壶,他告诉我:“去牛场找牧民兄弟要点牦牛奶来,为大家再补充点能量。”
我和儿子趁这功夫来到帐蓬外的小山坡上,我们静静的坐在那里仰望着星空,这天夜晚很清朗,没有月光,但天上繁星明亮, 我们见到了从未见到过的星空异景。由于亚丁山谷的高海拔和空气的极为洁净,星空的透视度极高,繁星点点十分明亮,而且满天的星星从太空深处扑面而来,越看星星也越多越密,似有无数的星星向你扑来,看得我们都有些害怕了。大自然真是奥妙无穷。
洛绒牛场草甸
过了不一会,电珠提着一大锡壶的牦牛奶回来了,应该有十几斤的样子。我们坐在帐蓬餐厅里,因为这里不通电,只能点着油灯围着火炉喝起了滚烫的牦牛奶。第一次喝这最新鲜的牦牛奶,一股浓浓的醇香奶味沁入心脾,浑身热乎乎的。感谢电珠为我们找来了最好的能量武器。帐篷营地的餐厅工作人员都是亚丁村的村民,他们也和我们一起聊着天,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生活和以往的经历。亚丁没有开发旅游前,村民们主要是以放牧马群牛羊,种植青稞,采挖虫草和松茸、贝母等山珍药材为生。因为交通闭塞,虽然这里的物产很名贵,但村民的收入非常有限。亚丁的旅游开始后,围绕着旅游的周边活动,村民的营生范围多了许多。接着他们拿出来自已采挖的冬虫夏草,问我们需不需要?虫草品相很好,大根的虫草10至12元一根,小点的7至8元一根。住宿在营地的驴友们闻讯虫草如此实惠纷纷选购,不一会就将他们带来的虫草一扫而空。
喝过牦牛奶,大家要回帐蓬休息,这可是一次极为特殊的雪山宿营。每个帐蓬可住12人,帐蓬内分左右两排通铺,一边6人,不分男女。帐蓬内的被褥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换洗一次,散发出浓浓的潮湿味道。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没人顾及这些,能有一个床位睡觉就是幸福的。儿子和几位女士睡在里面,我和电珠两人睡在门口,帐篷没有门,只有一个帘子,我们拉上帘子倒头呼呼大睡。夜晚不时传来近处的牦牛呼气声和远处野兽的叫声。海拔4150米的高原环境下人本身就有些昏沉沉的,所以也不知道什么害怕了。
第二天大家很早就起床了,帐蓬外山坡旁云雾飘绕,仙气渺渺。大家在餐厅享用了糌粑做的面食和十元钱一个的水煮鸡蛋,开始准备向牛奶海冲击的装具。营地到牛奶海和五色海有六公里的距离,没有正规的道路,只有一条牧民放牧时踩出来的雪山野道。我们将大部分生活用品和装具留在营地,只随身携带了必要的照相器材和应急食品、饮用水、防水防寒衣物。因山高坡陡, 一般的马匹上不去,电珠选择了我乘骑的这匹高大的棕色马随同我们上山并为我们驮着装具用品。
夏诺多吉雪峰与冲古草旬
我对这段路的艰险和困难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没想到攀登过程中的艰难和沉重完全超出想象。这条野道从央迈勇的山脚下开始路还算好走,沿途风光也很不错。但随着山势的增高,从舍身崖开始就进入陡峭的攀登状态,坡度很陡有五、六十度的样子。有一段路是从悬崖边上手脚并用爬上去的,旁边就是悬崖峭壁,融化了的雪水从山上飘落下来,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清凉凛冽。我都不记得随同我们上山驮着用品的那匹马是怎么上来的,电珠和马夫两人一人牵马一人推马,累得够呛。
这段陡峭的悬崖路有1.5公里,而且越到后面越陡,在这段路上人都被吓得麻木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谁也不敢落单也不能落单。我儿子帮着那两位和我们搭伴的女士,又拉又推,艰难的攀登着。我当时45岁,体能还不错,也是走几步路就必须停下来喘几口气,两条腿犹如灌了铅,抬一步都十分吃力和难受。电珠为我拆了一根树棍权当登山拐杖,柱着树棍艰难的前行。多亏我们听从了电珠和马夫们的建议,将不必要的物品留在了营地,此时此刻我们已无力承担任何重量,恨不得将身上的所有物品都扔掉而为自己减轻负担。艰难的攀爬过程中,我们仅拍过一次照片,实在是不想为拍照片而耗费体力了。舍身崖段的攀登过程,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当年红军长征翻越雪山时的艰辛。这样的经历对我儿子他们年青人来说是最好的人生历练。
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连续攀登,我们来到了海拔4600米的牛奶海。牛奶海其实是碧蓝的海子,只是因为海子边缘有一圈乳白色象牛奶一样的晕圈,所以人们称它为牛奶海,湖水碧蓝,蓝得深邃,蓝得清澈。
大家又是一阵疯狂的拍照,我和电珠及我那位忠诚勇敢的马夫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儿子和那位深圳来的女士跑到牛奶海对面拍照去了,不曾想刚才还好好的天,突然一阵风吹过来一片乌云,接着就下小雨了。风夹着雨吹打在身上让人感觉好冷好冷,大家披上雨衣防风挡雨。儿子和那位女士也拼命的往回跑但身上还是被淋湿了一些,此地无处遮挡,人们围着圈背对着他俩,让他们赶快换衣服以防发生高原感冒和高原反应。
牛奶海和五色海
我立马决定,从最近处绕行到只有几百米远海拔4700米的五色海,匆匆一瞥五色海就立即开始下山。途中在一处山洞口我们休息了一会,吃了一点随身携带的牛肉干和巧克力补充能量,以最快的速度顺利的回到了帐蓬营地。
也许是经历过刚才的艰难险阻和严重缺氧的痛苦,回到海拔只降低了六百米的营地,大家便立即轻松了许多。但儿子和那位女士却因为淋了雨的缘故突然有了高原反应的症状,两人头痛不已浑身无力。我立即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弄来温开水给两人加倍服用了特效药散利通和红景天胶囊,让他们捂着被子睡觉。
临时登山小组在舍身崖山洞
可能是他们都年轻,抵抗力顽强;也可能是药效超强;再就是我们的运气超好,两人睡了一个多小时后同时醒过来了,头也不痛了,精神状态也好多了。谢天谢地,多亏我们快速下山返回营地躲过了一劫,要不然在这样极特殊的高海拔且条件十分简陋的地区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那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这也许是央迈勇神山给予我们的护佑吧!
在三怙主雪山旅馆的帐蓬前,我们又见到了昨晚同住营地的四十来位驴友。他们当中只有不到二十人登上了牛奶海,大部分人都因体力不支半路返回了。从北京过来的七八位年青探险爱好者在这里和我们分手,他们将徒步从央迈勇山脚下转道走“洛克线”去泸沽湖。这条线路的艰险程度与攀登牛奶海和五色海相当,但路程更远,这将对他们是一场魔鬼和地狱般的考验,我们祝福他们一路好运。
从帐蓬营地出来,我们按原路返回,途中在冲古草甸再一次停留。儿子和陪同他的马夫一起去了珍珠海,珍珠海就在仙乃日神山的脚下,是一个不算太大的海子。但珍珠海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像碧玉一样的海子。在高大的仙乃日雪峰的拥抱下,珍珠海碧波荡漾,无限清丽,温润动人。其他人则在冲古草甸继续续感受仙境的魅力,体会极乐世界的宁静与安然。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冲古草甸,返回龙同坝营地,我们雇请的当地牧民马夫这两天一直忠诚的陪同和护卫着每一个人,沿途所到之处无不周到的为我们服务,无论我们有什么需要和困难,他们都尽可能的提供帮助。两天过程中,他们的食、住、行都是他们自己解决,不给我们添任何麻烦。牧民马夫带来的每一匹马都是忠诚的卫士,它们十分顺从听话,稳稳当当的驮着每一个陌生的新主人穿行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从未出现过任何闪失。特别是我骑乘的那匹棕色的马,高大而温顺,强壮又勇敢,在前往牛奶海途中舍身崖段的陡峭悬崖路上.马匹沉着不慌张也不嘶叫,勇敢的和人们一起攀登。
这一经历让我十分感慨,香格里拉核心景区的人们都有着十分纯净又高尚的品质。他们不受世俗商业影响,不求索取。他们只按照心灵原则对待他人和事物。和他们及马匹在一起的两天时间,是对我们的精神和心灵的又一次洗礼,这一经历是我们所有人永生不忘的。
在龙同坝营地和牧民马夫们分手时,所有人都对他们一再表示感谢。我们都将身上所携带的香烟、食品和可以作为礼物的用品赠送给他们。我和儿子给我们俩的马夫每人送了两包芙蓉王香烟和湖南的绿茶以表谢意。
2025年1月写于海南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