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香格里拉(三)||南县 陈跃进
-size:10.5pt;font-family:Calibri;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margin-bottom:0.0001pt;margin:0pt;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30pt;">探秘香格里拉(三)
作者:陈跃进
茹布查卡温泉·松茸
稻城县城有一处非常古老且十分著名的温泉胜地,名叫菇布查卡温泉,“菇布”是朋友的意思,“查卡”就是温泉。这处温泉位于稻城县东南三公里的茹布查卡村,这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相传很久以前,茹布村只有一条穿村而过的溪流,溪水清澈洁净,但却寒冷刺骨。村民因此天天祈祷,渴望拥有温泉。村民的祈祷感动了神仙,三位仙女随着雾气下凡来到菇布沐浴,巧施法力,变成三块滚烫的岩石,让溪水从她们岩石身上流过,自此菇布有了一条温暖的溪流。为感谢三位仙女赐与的温暖,菇布村人将该泉命名为“菇布查卡”, 并烧香供奉耸立在泉边的三块岩石“布母本松”(三姊妹)至今。
菇布查卡温泉是著名的高温蒸气泉,出口处水温一般为68℃,最高达80℃,昼夜流量高达7000立方米,温泉水质清澈,无色无味,可直接饮用,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舒筋活血,调理人体内分泌,治疗皮肤病之功效。
茹布查卡村的温泉在很早以前是露天洗浴的,人们就在温泉出口的地方直接洗浴,而在泉水出口的下游则是人们洗衣物的地方,因为稻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比较寒冷,百十余里范围内的藏民都会骑着马拖家带口来此沐浴,同时利用温泉的热水来洗涤藏式衣物,牛羊毛毡等,所以很早以前人们又管这里叫洗澡塘。
1996年,随着稻城亚丁的名声鹊起,外地游客开始逐渐来到稻城,这里的村民开始意识到温泉的产业价值,村民们便陆续发展起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温泉康养生意。二十多户村民改造自己的藏式民居,每家都修建了少则三五个,多则十来个温泉洗浴房间。每个房间大约4平方米,地上用瓷砖砌了一个正方形的小池子,小池子可同时容纳两个人,在池子旁的台阶上能够非常舒服的坐下,也可以舒服的蹲着或坐在池子里。藏家的客厅也是洗浴前后的休息厅,主人会为你送上浓浓的酥油茶,让你感到即亲切又温暖。
菇布查卡温泉
我们在稻城停留的这几天时间里,来菇布查卡村体验了两次温泉。到达稻城的第一天晚上,在卓玛家吃过饭后,卓玛和电珠开车带我们来到茹布查卡村的“源头温泉”藏民家,他们家有七八个池子,泡温泉每人收费10元。我和儿子每人享用了一间泡池,池子里的冷热水自已随意添加,温度随意调控,但最适合最舒服的泡浴温度一般为40℃至43℃。我们第一次在海拔3600 米的高原地区,享受最地道最正宗的源头温泉,而且还是藏族同胞家里,那感觉非常奇妙。浸泡在清澈纯净的温泉水中,一股暖流瞬间流向全身内外,让你身心轻松如羽。我将冷热温泉水都开在适当的流量上,哗哗不停的水声犹如轻音乐在耳边回响,心灵和身心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温柔的抚慰。口渴了,我就直接饮用温泉冷水,其口感就是天然矿泉水,清凉带点甘甜,沁人心脾。
菇布查卡温泉村
我们大约泡浴了半个多小时,出来后,在客厅休息了一会,喝了一杯咸香的酥油茶后回家休息。当天晚上的睡眠状态非常好,睡得很沉实,早上起床后没有一点疲惫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茹布查卡温泉的功效, 但在这高海拔地区能有这样好的精神状态肯定是有原因的。从亚丁返回稻城县的当天晚上,我们又带着和我们搭伴同游亚丁的两位女士一起过来再次体验了茹布查卡温泉,她们泡浴后第二天的感觉也非常好,同样反映泡浴温泉后人特别轻松,疲惫感减轻很多,这说明高原温泉对放松肌肉、消除疲劳,舒缓身心有很好的功效。
菇布村早期的野外泡池
这么好的环境和这么地道的天然温泉,来稻城不去感受体会是很大的遗憾,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游客不知什么原因却错失了这一美好的机缘。
稻城除了有这天然地道纯净的温泉抚慰你的身心,还有更名贵、新鲜美味的山珍松茸安慰你的肠胃。稻城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佳,没有任何污染,这里出产的松茸,堪称自然生长条件的“极品”和“贵族”。
松茸是一种野生菌,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只能在没有污染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生长。它的孢子必须与松树和杉树的根系形成共生,树龄需达到50年以上,同时还需要柏树、栎树等阔叶林的营养支持。
采挖松茸的山民
稻城的高海拔让松茸的生发周期变得漫长,这不仅让松茸的口感更加鲜脆,密度也更高,营养也更丰富。这使得稻城出产的松茸更容易保鲜,品相也更好,延长了松茸的保鲜时间。每年的七、八、九月份是稻城的松茸季,村民们天不亮就要上山,徒步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上寻找松茸,直到下午五六点才下山。两个小时后,松茸会送到县城金珠镇松茸交易市场。凌晨五点前,所有的松茸都必须经过认真筛选整理,打包装运发去成都。很长一段时间,稻城的松茸主要出口日本,如今物流更为方便,松茸可发向全国各地。稻城县是四川省的松茸主产区之一,松茸收入是这里的村民经济主要来源之一。每年的松茸季村民家庭采摘松茸收入(2003年收购价在每斤十元左右)可达万元以上,多者可达两三万元。
松茸极美味、极鲜香,它有一种浓郁而独特的香气,松茸的肉质鲜嫩多汁,有着浓郁的甜味和鲜香味。松茸不仅美味,还有很多营养价值和功效。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松茸还有一种特殊的成分“松茸醇”,它可以刺激人体分泌一种叫做神经生长因子的物质,对神经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松茸怎么做都好吃,煎、炒、炖、煮、烤都可以。松茸炖鸡是最经典的吃法,但松茸刺身生吃和黄油香煎的做法是最本真,最能体现松茸独特味道的吃法,这两种吃法能够让你感受到松茸甜脆的口感,充分享受到松茸独特的鲜香,吃过一次你的味蕾就会永远记住松茸的味道。松茸是一种让人垂涎欲滴的珍稀食材,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和享受。
在稻城卓玛家第一次吃过松茸,我便喜欢上了松茸,从亚丁回稻城后,我们便专门去松茸市场买了3斤松茸饱餐了一顿。
寺庙与藏马鸡
稻城县全民信奉藏传佛教,教派齐全,寺庙众多,并以白教、黄教为主体,还有花教和红教等。全县有14座寺庙,比较著名的寺庙有蚌普寺,贡嘎郎吉岭寺、雄登寺、冲古寺、著节寺等。稻城最古老的寺庙是蚌普寺,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蚌普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景优美,寺庙宏伟,色彩亮丽。寺内存有噶举派重要的祖庭大宝法王噶玛巴·都松钦巴自塑雕像一尊,这是罕见的文物。从理塘去稻城的路上就能见到这座宏伟的寺庙。
作者与电珠向巴大叔合影
在稻城期间,我们一共去观仰了4座寺庙。每到一座寺庙都受到了寺庙内的主持或是喇嘛的热情接待,他们非常认真的向我们介绍寺庙的历史和寺庙内供奉的重要的文物。我们也认真观看了喇嘛们虔诚的朗诵经文过程,参观了他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场所。他们对我们的来访也十分的好奇,我们可以比较随意的进行询问和交流,双方没有什么刻意的戒备心和距离,这也是我人生中对藏区寺庙一次最特殊,最直接,近距离,很轻松的一次探访,满足了我和儿子对藏传佛教非常神秘感的好奇心。
在做攻略时我了解到稻城有一座寺庙有一种动物与喇嘛和谐共生的故事,我和卓玛说起这事,告诉她我们很想去看看。于是14号上午卓玛安排她的伯父电珠向巴大叔陪同我们专程去著节寺探访这个故事。
著节寺位于稻城县桑堆东南方向,离县城20公里,建于公元1169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著节“藏语意为“巨龙盘距之地”,寺庙深居山脚,远离公路,环境幽静。寺庙藏有被称为“藏地三宝”之一的帕摩竹巴的佛牙,帕摩竹巴被称为“西藏第二佛”。另外两宝分别是赤江仁钦多杰的血统和第五世达赖喇嘛的法器。除了这些佛教藏宝,寺庙内最出名的人文景象就是藏马鸡和喇嘛们长达上百年的和谐共生。
藏马鸡是中国特产鸟类,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马鸡体长72-81厘米,体重1500克左右,通体大部分为白色,飞羽灰褐色;尾羽很长呈绿蓝色;头顶具黑色短绒羽,头侧绯红色。藏马鸡很漂亮,气质很高贵。
著节寺的藏马鸡
向巴大叔是寺庙的常客,他和喇嘛们都很熟悉。来到寺庙,大叔找到了熟识的喇嘛,告诉他有汉族朋友专程来看藏马鸡,请他将藏马鸡召唤过来。喇嘛将我们带到寺庙后院的空地上,他拿了一点糌粑过来,然后对着后院山上的树林处大声的喊了几句,听不懂他用藏语说的什么?我想可能也象我们汉族人召呼鸡鸭那样的意思吧。不一会儿,一小群一小群的藏马鸡从远处的山林中飞了过来落到院子里的空地上。喇嘛用糌粑投喂给它们,藏马鸡围着喇嘛欢快的抢食。这景象非常融洽和谐,就像是自家的宠物。我们也想体验一下,喇嘛告诉我们蹲下身子轻轻的投喂就是,我们依法炮制,藏马鸡也围绕着我们抢食,我们顺便拍了几张藏马鸡的照片。
我们问喇嘛,“寺庙附近有多少只藏马鸡”?“平时会有上百只马鸡在周边活动,最多时有几百只马鸡飞临”。喇嘛告诉我们,他们从未伤害过马鸡,并经常给它们投喂食物,马鸡早已将这里作为它们的家了。这种景象,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这已经成为了著杰寺的标志和吉祥物,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藏汉一家亲
电珠向巴大叔陪同我们去著节寺参观回县城后,下午拉珍领着弟弟小豆来到了彭松措民居,她们要带着我们去县城附近的一个高地山坡上观赏县城全景。我们随她们来到了城外一处地势较高又平坦的山坡上,站在高地眺望,县城的全景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县城依山傍水而建,城内错落有致的藏式建筑散落其间,红墙白顶,金碧辉煌的寺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庄严神圣。宽阔的稻城河在城边穿城而过,河岸两侧,万亩胡杨林成片成片的依河势展开,茂盛阔达,绿意盎然,为稻城河谷披上了绿装。白云飘绕下的县城宁静而安然,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一座古老又独特,幸福又安祥的高原小城。
儿子和拉珍小豆在开满野花的山坡上拍照玩耍,享受这独特的民族亲情融汇。
看完县城全景,我叫拉珍带我们到金珠松茸交易市场去转转。金珠松茸交易市场是全县最大的松茸市场,全县各乡镇的松茸都汇集到这里,从这里分检分级,打包装运发往外地。我们到这里时,正是每天松茸的交易高峰时期,市场内人声鼎沸,众多的山民们马驭车载,带着他们一家辛苦一天的收获送市场收购交易。2003年那个时期,还没有物流快递,交通也还不太发达,山珍产品只能通过政府组织的收购交易才得以流通变现,而松茸既名贵又娇贵,所以山民们不辞辛苦的远途跋涉来市场里交易。尝过一次美味的松茸,看着眼前如此众多的名贵山珍,我们怎能放过机会。于是我们在山民手中花7元钱1斤的价格买了3斤松茸,又去农贸市场买了一斤藏香猪肉,带着拉珍、小豆回到了彭松措民居。
稻城康巴汉子的服饰
我告诉拉珍,今天晚上我亲自给她们做一顿美味松茸汤,让她们尝尝不同的味道。我用藏香猪肉剁成糜烂的肉丸,在肉丸里放点盐先入一下味,然后将松茸洗净切成厚厚的大片。将水烧开后切点姜丝进去,将肉丸放入锅中煮沸,待肉丸浮起快熟时加入松茸,开锅小火再慢炖个十分钟,美味的松茸肉丸汤就可以享用了。我们在餐厅里拿了一点面食,每人一大碗松茸吃了起来。这顿饭看似简单,但这可是简单又名贵,简单又美味。松茸自不必说,藏香猪肉也是十分难得的美味食材,这可比湖南的宁乡花猪肉强的太多了。藏香猪是藏区一独特、稀有的生猪品种,完全是野外自然放养,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雪山矿泉水,满山乱跑,浑身都蓄满了芳香物质,所以猪肉香美无比。我问拉珍和小豆:“我做的这汤味道怎么样”?她俩异口同声说:“好吃,非常好吃,比我们的鸡汤松茸都好吃。”这肉丸松茸肯定是好吃,但并不是比她们自己家里的鸡汤松茸会更好,只是因为我的做法与她们的做法有所不同,让她们感到口味新鲜而已。所以好食材就是好东西,它一定会给你惊艳的感受。这顿晚饭,吃得我和儿子心满意足,虽说只有一个菜,但是量大管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松茸的美味。虽说以后也吃过多次松茸,但都没有这次吃的地道,吃的纯粹,吃的满足。
我们在吃饭的同时,电珠的爱人带着从甘孜州来稻城检查工作的州卫生局的同志也在餐厅吃饭。藏族同胞不愧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吃饭吃的高兴的时候。他们边吃边唱,边唱边跳,在餐厅里大跳锅庄舞,优美、奔放、欢快的舞蹈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送拉珍姐弟俩回家时,卓玛告诉我,明天带我们去她的农村姨妈家体验生活。我一听这消息高兴坏了,能有幸去农村藏族同胞家里去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这真是太幸运了,
稻城康巴女子的服饰
15号,吃过早餐后,卓玛开着车来民居接上我和儿子向乡村进发。一路上,拉珍姐弟俩和我们有说有笑,开心欢乐不已。这姐弟俩真是十分活泼可爱。11岁的拉珍非常聪明懂事,既会活跃气氛,又会关心照顾他人,体现了非常好的家教涵养。小豆小朋友当时才5岁,正是男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会儿望望我,一会儿又看看陈希,在车上嘻笑欢乐,一刻也不停息。
卓玛的姨妈家在距县城12公里的噶通镇普牙村,村子不大,也就二三十户人家,散落在一处山坡边上。普牙村是一个半牧半农的村子,村民以放牧牦牛,种植青稞、土豆、油菜为主要经济来源,也适当的种植一些蔬菜,兼顾采挖冬虫夏草、松茸、贝母等山珍和药材,以补充增加收入。卓玛姨妈家是一座三层的藏式民居,房子用石块和土坯砌墙,厚实又整齐坚固。房屋底层用于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和晒干的牦牛粪燃料。二层主要用于存放青稞、土豆等粮食和生活用品,主人一家住三层并供佛像用作经堂。屋顶是平台,可用于凉晒农作物、粮食等。
卓玛的姨妈壮姆次仁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她身着深色的康巴妇女藏袍,手上拿着硕大的佛珠,慈祥和蔼的微笑着和我们交谈交流。卓玛的表弟降央也在家里,他是20岁左右的俊秀青年,正在附近的寺庙里修行佛教,目前是在家服孝—年阶段,这一年的时间在家孝养父母,一年后将正式皈依佛门。老人家次仁为我们端出了她自己做的牦牛酸奶让我们品尝,白色如瓷玉般的酸奶看着就让人心仪,吃上一口酸甜非常适口,入口即化,浓浓的奶香让人十分舒适。这与城市里的酸奶完全不是一回事,无法比拟。吃完酸奶,卓玛领着好奇的我们仔细的参观了经堂,楼上楼下看了个遍,凡是我们好奇又想知道的村民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包括康巴人的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经济收入,生活习惯等等她都—一为我们解疑,让我们真切的了解了藏族人和我们汉族人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其实,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是因为地域、环境、传承等方面自然因素形成的。而最大的不同是信仰方面的不同,藏族同胞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是虔诚、坚定,非常执着,永不改变。他们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信念,非常宽容、仁义的对待他人,坚信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老人家还非常大方的拿出了她们家的祖传宝贝蜜蜡、 珊瑚、松石、天珠等让我们观赏。我无法估计这些宝贝值多少钱,只知道肯定很值钱。普通藏族民众家庭你可能会以为家庭条件一般,但人家一出手就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些宝贝都是人家多少代人的心血积蓄相传,我们也真是十分有幸开了眼界。
中午,在次仁姨妈家吃的中饭,她们家的火灶就在三楼堂屋中间,用土坯砌的火灶,晒干的牦牛粪就是最好的清洁燃料。牦牛粪没有臭味,火力均衡而温和,是藏区民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燃料。中午的主菜是卤牦牛肉蘸辣椒面,炒了一个青菜,主食就是糌粑,饮料有酥油茶和酸奶。卓玛教我们用最地道的方法吃糌粑,就是炒熟的糌粑面粉,用酥油茶在碗里揉和,形成一个小小的面卷直接用手送进嘴里。味道纯香纯正,就是面粉香味混合着牦牛奶的味道。糌粑的营养价值较高,热量也很高,而且抗饿,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食。在稻城的乡村这样一户纯朴的人家,能够感受一次这样纯真的生活真是三生有幸。
作者在扎朗寺参观
饭后,卓玛带着我们去村子附近的扎朗寺参观。扎朗寺占地250亩,建于十五世纪中期,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寺庙收藏有众多的佛像、铜塔、唐卡等珍贵文物,是稻城县文革中唯一没有遭到破坏的寺院。扎朗寺不设功德箱,也不刻意做旅游开发,保持着藏传佛教寺院作为僧人修行场所及百姓精神家园的传统。寺庙的主持喇嘛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参观了寺庙的主要藏宝殿堂,我们很认真的观看了佛像、铜塔和众多的唐卡画,虽说对这些佛像、铜塔、唐卡所蕴含的佛教信息和历史含义一知半解,但这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器物和画作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对藏传佛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下午回到县城卓玛的家里,卓玛又带我们参观了她的家居,县城里的家居布局与农村家居布局完全不同,这主要是生活工作的需要不同而形成的。但有一点相同的就是每户家庭里面都设有一个经堂,用于供奉佛像和祈祷。卓玛告诉我和儿子说,在我们确定动身来稻城的那天起,她每天都会在佛像面前为我们早晚祈祷两次,祈求佛主护佑我们一路平安到达稻城。听到卓玛如此真诚的话语,我和儿子非常感动,
陈希与拉珍小豆合影留念
信奉佛教的藏族同胞的这份真诚的情义,不就是香格里拉所描绘的纯洁纯净的人间大义吗!卓玛拿出了她们家过节穿的民族服装,这套完整的民族服饰价值不菲,让拉珍和小豆穿上展示给我们看,儿子陈希也穿上民族盛装,与拉珍和小豆留下了珍贵的康巴服饰合影。小院的地坪上晒了很多的松茸切片和红景天,这是为我们准备的土特产。明天就要离开稻城去云南的中甸县(香格里拉市)了,卓玛还为我们准备了非常珍贵的礼物,送给我们100根冬虫夏草。这个礼物太珍贵太贵重了,我实在不好意思接受,在稻城的五天时间里,已经给卓玛增添了太多的麻烦,还让卓玛破费了不少,怎么能够再接受如此贵重的礼物。可是卓玛无论如何也要让我接受,她说:“你们能从遥远的湖南来稻城感受香格里拉的境界,这就是佛缘,冬虫夏草是香格里拉神山赐予人们的神物,它可给予善良的人们健康平安,所以你一定要接受。”我无言以对,只能郑重的接受这贵重的礼物,从心底里深深的感谢藏族同胞这纯洁大爱和厚重情义。
晚上,卓玛又请来了县人大常委会领导洛绒次真和电珠在一家火锅店为我们践行,大家畅饮畅叙,交流民族情感和友谊,气氛十分热烈欢快,最后他们一起举怀,祝福我们后面的行程平安顺利,并祝愿我们的生活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2025年2月写于海南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