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度 ||南县 李立华
慢度
一缕暖阳、一袭花香、一支笔、一本抄写簿、一卷《红楼梦》。我一边在阳台上一笔一划自得其乐的抄写,一边在心身愉悦地享受阳光与芬芳。
抄写,当属我诸多日常生活的一项。手抄红楼,传播经典,是早就萦绕在我心里的念头。可以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迟迟没能动笔。这下好了,退休赋闲,没有了工作的纠缠,没有了生活的羁绊。心动不如行动,说抄就抄。不知不觉,前85 回已抄罄。当我用抖音视频把抄写的花絮发出去,有人给我温馨留言:恬淡的日子里,风景依然美好;更有文友作诗激励我:手抄红楼梦,并非等闲人,书香能解困,笔墨可怡情。
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退休之后,我特意把这句话写好贴在写字台的正上方。瞧见它,就让我心生感慨:生活多么美好,必以欢喜之心拥抱。阅读、抄写、写作、养花······我的日常生活,被抚慰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我爱阅读,爱写字。抄写,我退休生活的一种新选择,既消遣时光,更增添乐趣。人言写字与阅读均可怡情养性,我有同感。以前,我几次看《红楼梦》,几乎没有哪一次从头至尾认真看完过,更遑论看懂看明白。这次计划边抄写边阅读,以写带读。还自己给自己设了一道紧箍咒,整体花时多少,每日写多少字,都有具体安排。起初的那一个月,我一天能抄好几千字,远超我的预定目标,间或还挑灯夜战,大有不提前抄完非好汉的豪迈气概。抄了一段时间,我决计放慢进度。事实证明,把闲情逸致当一项任务对待,不但达不到自由快乐的目的,还会多少给自己的身心添累。与其这样,还不如舍弃。《红楼梦》也只能慢抄细品,慢慢写来,慢慢读来,让日子斑斓、精神充盈。
如今我退了休,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山不再高,水不再长,激情不再燃烧。是该放慢脚步,放缓心态的时候了。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骑自行车比慢赛。比赛中,我因不会灵敏把控平衡与用力的技巧而输给了对手。那次的比赛虽输了,但我悟觉出了一个道理:慢,莫不是一种沉淀、一种境界、抑或是一种优雅?就如我手中的《红楼梦》,这样一部好作品,也是需要细嚼慢品的。玄学也提示我们,事缓则圆,人缓则安。当下,我的人生已进入夕阳晚照 ,尽管眼前景物依然美妙,我看还是以愉悦之心,细瞧慢赏为佳。
我,一名永远的文学爱好者,写作是我一生的最爱。一段时间里,我勤写新闻和言论,也正是那些见诸报端的文字,成了我由乡村教师转身而为县教育局新闻专干的敲门砖。尽管如此,实话实说,在我的文字生涯中,我热爱和乐于实践的还当是文学与文学作品。退休了,有的是富余时间,我想趁精力尚可,慢下生活的脚步,让笔墨抵达岁月,借文字温暖余生。设若幸福源于精神丰盈,写作便是我最幸福的事情。退休这两年里,我细写慢投,在知名网站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散文随笔。整体说来,我不愁作品的数量,但愁鲜有优质作品。我认真调整写作思路,遵循“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心想,宁愿慢写少写,也要力争写出几篇像样的作品。
每当写作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我不急于求成,先做好动笔前的相关准备。古语不是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吗?准备工作也很重要啊。比如写《家住运河边》,我根据拟写的提纲,先期做好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再利用时间去有“百里银河”之谓的南茅运河实地看看,以增强感观认识,然后再下笔成文。初稿完成后,仍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光阴流转,我离开我工作过的乡村学校近四十载,为了写好我的村校,我驱车数里到村校原址探访,并与当年的几个学生电话交流,力求细节客观真实。磨刀不误砍柴工。等素材齐了再着手动笔。令人开心的是,我写的散文《我远去的村校》,在由著名作家周立波创刊并题写刊名的《资水》上发表,并被列为重点篇目。如今在纸质刊物上稿不易,欣喜之余,我与朋友分享。朋友赋诗道:
挂冠解绶自在身,笔耕未辍墨痕新。
刊中常见生花句,网上时传漱玉文。
五柳门前寻雅趣,三更灯下远俗尘。
浮名早共烟云散,最是逍遥弄翰人。
我将把朋友的暖心鼓励作为我文学路上永远的动力。
退休赋闲,过日子该慢则慢,生活的节奏当缓则缓,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以平和心态赢得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