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乡大地的红色摇篮——中湖子口

发布时间:2021-07-03 16:30 信息来源:南县人民政府 作者:张新元 浏览量:
字体:

藕池河东支波光粼粼,蜿蜒南流,穿过南县明山头,注入洞庭湖;湖子口河从藕池东支分流,水韵悠悠,一路向南,一路欢歌着在洞庭湖与藕池河水汇集(现已是一条哑河)。

旧时,因为水运发达,湖子口河畔形成了一个小集镇——中湖子口(今湖子口村)。这里,往来商贾云集,过往船只鸣笛;商铺、茶楼、戏庁人来人往、笑语喧哗,好不热闹;这里,与华容凤山相望,船只穿梭,号子声声,把南县和华容紧密相连。

1924年冬的一天,白茫茫的藕池河中湖子口码头。迎来了一对身着长衫、面容清瘦的年轻人。他们步履坚定,从容儒雅,一上岸,便向路人打听湖子口模范小学,随即直奔小镇西面街尾的学校而去。

这两个人就是陈琳和欧阳迪渔。他们遵照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指示,秘密到洞庭湖区发展党团组织,领导洞庭湖区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陈琳和欧阳迪渔一到学校,立马与曹白石、曹振先等进步青年取得联系。曹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有兄弟六个,曹白石排行第五,曹振先排行第六。他家光一个竹山就有五千多平米。曹白石(又名曹中和)、曹振先1921年毕业于湖南一师范。在一师,曹白石、曹振先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启蒙,他们积极追求进步。1919年湖南学联创办《湘江评论》时,曹家捐出60担谷,给《湘江评论》的创办出刊做费用。

曹白石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与几个进步青年一道,创办湖子口模范小学。学校以废旧学为新学、传播进步思想为宗旨,并聚集了一批立志救国救民的青年知识分子。后来,这所学校实际上成为南(南县)华(华容)地区革命的发祥地,中湖子口也成了洞庭湖区革命的红色摇篮。

陈琳、欧阳迪渔来到学校,在曹白石、曹振先等的拥戴下,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南华边界的中湖子口一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并发展曹白石、曹振先为党员。

1925年春,中共南华小组在中湖子口建立,隶属中共湘区委员会。小组由陈琳、欧阳迪渔、曹白石、曹振先组成,陈琳任组长。至此,南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诞生,揭开了南县革命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南华小组成员广泛联络同志,联系革命积极分子,发展革命组织。彼时,南县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波澜壮阔。

同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全国反帝爱国热情高涨,湖南的革命运动深入到了农村。湘江流域、洞庭湖滨的县市,都相继成立了“雪耻会”。7月,在南县,从上海休学回来的曾习孔和县城共青团员段德昌、进步教师喻文彬等人发起,组建了“青沪惨案南县雪耻会”。随后,留法学生潘隽五和旅省学生郭藩、周铁忠、李明、段琨、邓宪之(均为共产党员)等分别奉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和省学联指示,回南县组织反帝斗争,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到南县后,与中共南华小组取得联系,并一道加入“雪耻会”。

7月下旬,中共南华小组由中湖子口迁到南县县城,并吸收益阳籍学生段锡珍入党,在县城成立了南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南县特别支部。其领导成员是:支部书记兼农民委员陈琳,组织兼工人委员欧阳迪渔,宣传兼青年委员邓宪之,妇女委员周铁忠。下辖3个党小组,有党员30余人。1925年8月到9月,中共南县特别支部发展曾习孔、段德昌、周畏三、饶大可、胡浩然、李振元、邹鲁文等人入党。这些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冲锋陷阵,勇于奉献,忠诚党的事业,坚守理想信念,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如今,藕池河水依旧奔流不息,中湖子口模范小学在1955年被一场狂风暴雨摧垮,只有学校旁边的一口水塘还在泛着绿莹莹的波光。岁月的沧桑依稀可见,革命的的烽火永不熄灭,南县党史的红色记忆将镌刻在湖乡大地,融进在这方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血液里。红色摇篮,历史见证;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