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县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暨早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

索引号 4309210010/2024-2051046 发布机构 南县农业局 发文日期 2024-01-12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索引号 4309210010/2024-2051046
发布机构 南县农业局
发文日期 2024-01-12
信息类别 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 政府网站

  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暨早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农发〔2024〕2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集中育秧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双季稻生产的关键举措。为加快建设一批集中育秧设施,确保早稻集中育秧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力落实“全省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部署和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要求,将集中育秧设施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工程,加快建成一批集中育秧设施并尽早投入使用。并持续开展早稻集中育秧,引导建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生产先进的育秧基地,解决因缺劳力、缺技术、缺机械等导致的不能育秧、不会育秧问题,稳定全县早稻生产面积。

  二、目标任务

  全县新(改)建集中育秧设施34个,面积18.95万平方米,新增服务大田面积5.5万亩,力争在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一批集中育秧设施,在春耕生产期间正式投入使用,育秧设施化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计划全县早稻集中育秧秧田面积0.8万亩,完成可插大田面积达到13万亩。各乡镇早稻集中育秧面积任务见《早稻集中育秧任务分解表》(附件1)。

  三、工作重点

  (一)集中育秧设施建设

  1.全面落实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南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工作责任压实到人,将建设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主体。加强与财政、自然资源、农发行等有关部门衔接,争取各方对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工作的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2.统筹抓好规划布局。坚持集中育秧设施服务双季稻生产的基本原则,统筹考虑粮食生产任务、栽培习惯、供秧距离、育秧基础等因素,合理选择建设地点,实现重点乡镇全覆盖。动员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承担建设任务,发动城投公司、农业发展公司、国有公司等参与建设,设施建成后出租给农户使用。对标“四类五档”建设标准,考虑后期综合利用对使用年限、主材材质、机械化作业等要求,因地制宜选择设施类型。

  3.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各乡镇要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推进新增设施建设和老旧设施改造。对于新建设施,分类分档加快建设进度,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建设方提供政策解读、项目申报、审批等咨询服务,在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一批设施并投入使用。对于改建设施,要分类施策、有序推进,针对设施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实用性改造,有效提高设施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4.全面落实补贴政策。全面落实财政补贴,及时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按规定将财政补贴资金兑付到位。中央财政资金按不超过规定建设内容投资总额的30%且不超过对应补助上限给予补贴;省级将统筹资金按不超过规定建设内容投资总额的10%给予补贴;县级统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惠农补贴结转结余资金及问题整改收缴资金等按建设内容投资总额的40%给予补贴。对有贷款需求的建设主体,鼓励申请农担公司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建设,贷款金额在1000万元以内(含)的,省级按不超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进行贴息。同时,进一步降低农担担保费率,非脱贫县担保费率按照0.6%/年执行。

  5.严格规范设施管理。各乡镇要加强设施建设全过程监管,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设施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对设施主体及育秧人员开展系统培训,熟练掌握育秧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切实提高育秧效率,减少用工成本,调动农户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

  6.大力推进综合利用。各乡镇要将推动大棚综合利用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探索适合当地促进大棚综合利用的长效发展模式。坚持“一棚多用、农棚农用”,推动资源整合,利用空闲季节,采用代育、租赁等经营形式发展油菜、蔬菜和其他作物生产,实现周年综合利用。

  (二)早稻集中育秧

  1.突出重点稳面积。全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点、高产创建示范点、集中连栋育秧大棚所在村组,全部实行集中育秧。在此工作基础上,各乡镇要按照早稻集中育秧任务分解表格将各自的面积尽快落实到村组、到主体。一是在茅草街镇创建的“早专晚优”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和其他乡镇创建的“早专晚优”千亩示范片,全面普及早稻集中育秧。通过统一品种,发展订单生产,增加双季稻农户的种植效益。二是在直播严重的区域推广集中育秧。通过集中育秧和机械插抛秧,遏制早稻直播蔓延,为双季稻高产稳产打下基础。三是鼓励重点乡镇积极开展以村为单位的整建制集中育秧服务,创新集中育秧机制。

  2.扶持主体解难题。一是引导和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农业企业、科技示范户等新型主体,大力推广育秧新模式、新技术和新设施,建立稳定的先进育秧基地,提升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组织和动员作用,大力发展村组联合育秧,支持成立小散户育秧联合体,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有情怀的村组育秧能手,解决一家一户因劳动力缺乏不能育秧、技术缺乏不懂育秧等生产难题。

  3.优化技术提质量。一是推广优良品种。早稻:以专用型早稻品种“中早35号”“湘早籼24号”为主;双季晚稻:抛秧以高档优质稻“桃秀优美珍”为主,机插以优质稻“利优鱼翅”“济优1127”为主,实行一地一品,严禁品种混杂。按照生态条件和经营规模大小,搞好不同熟期早、晚稻品种的搭配,科学安排播插期,解决早、晚稻随意推迟播种,影响晚稻安全齐穗问题。引导农户统筹做好早、晚稻品种搭配,科学确定早、晚稻播插期,力争实现早稻不出现低温烂种、晚稻能安全齐穗。二是推广壮秧培育技术。全面推广种子包衣壮秧剂育秧,落实早稻保温育秧,加强秧苗培管,搞好病虫害防控和肥水管理,提高成秧率和秧苗素质;育好备用秧苗,有效应对育秧风险,确保秧苗数量、质量满足农户需求。三是推广机械育秧、插(抛)秧技术。鼓励引进高效插秧、抛秧机械,着力补齐水稻播栽环节机械化生产短板,引导农户自觉控制直播,力争机械育秧、插(抛)秧面积占集中育秧面积的60%以上。四是全力推广“双季稻+”模式。将传统的“稻菜”“稻虾”模式升级为稳粮增效的“稻稻菜”“稻稻虾”新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南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统筹推进全县粮食生产“双稳”和早稻集中育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早稻集中育秧日常工作安排和组织协调等。将早稻集中育秧作为确保粮食“两稳”的关键举措来抓,按照“党政同责”要求,健全责任制度,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加强部门配合和协调,实现农机、农艺、农气的深度结合。

  (二)强化政策落实。加大对水稻集中育秧的投入,要统筹整合有关粮食产业发展资金,对早稻集中育秧所需种子、农膜、秧盘等物资给予适当补贴。要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资金与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结合起来,扩大资金联动效应。一是对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内容进行补贴。在中央财政对集中育秧设施建设给予一次性补贴的基础上,县级配套建设总投资的40%予以补贴。二是进一步加大集中育秧的补贴支持力度。对早、晚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核心区主体,统一免费供应育秧物资,同时还给予育秧劳务补贴(补贴标准为抛秧1.2元/盘,机插硬盘秧3.3元/盘)。

  (三)强化指导服务。县农业农村局成立水稻集中育秧技术专家组,负责制定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规程,重点对育插秧专业大户开展技术培训。每个乡镇压迫配备集中育秧片区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选聘好浸种催芽“操盘手”,按照“工作到户、服务到点”要求深入育秧点开展技术服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加强农业、气象部门协调合作,有效预测预警规避灾害性天气影响;加强农业农机部门合作,成立县机插(抛)秧技术工作小组,开展全程机械化协作攻关和示范,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引导实施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育代插等育供插一体化服务,确保集中育秧成果惠及周边农户。

  (四)强化资金监管。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分别建立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早稻集中育秧台账,明确实施地点、实施主体、建设或育秧面积、投资总额、补助金额等内容,并上传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资金项目监管平台备案。项目实施完成后,县级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应及时组织验收,兑付补助资金。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在项目总投资超过50%的前提下,可按进度分批拨付补助资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后再结算拨付剩余资金。并对资金发放、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严防“跑冒滴漏”,严查骗取、套取、挪用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

  (五)强化考核督查。将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和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作为粮食生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一是在育秧关键环节和阶段,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和巡回指导,督促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依法依规开展专业化集中育秧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育秧主体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专业化集中育秧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要加强设施利用情况监督,确保在育秧期用于育秧、在非育秧期用于其他农业生产,切实保证大棚周年综合利用。

  (六)做好信息报送。各乡镇要规范建立工作台账,及时跟踪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和早稻集中育秧进展,现场调查核实有关数据及情况;及时填报《湖南省集中育秧设施建设申请表》(附件2)、《湖南省集中育秧设施建设补助申请表》(附件3)报送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在育秧设施建设和育秧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建议,也请一并报送县农业农村局。

  附件:

    1.2024年早稻集中育秧任务分解表.docx

  2.湖南省集中育秧设施建设申请表.docx

  3.湖南省集中育秧设施建设补助申请表.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